•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权利对象区别有利于厘清各种知识产权之间的本质区别
    不同的知识产权对象就是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知识。对于知识产权而言,知识产权对象是各种知识,知识产权客体就是知识功能。知识并非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对象,知识本身也不容易受到侵害。比如说,撕毁一本书并没有侵犯作者的著作权,仅仅是处分物权人的所有权而已。在网上复制了他人的作品,对于作品本身也没有损害。在生产中实施了他人的专利,也没有损害他人专利的完整性。擅自印制他人的商标更谈不上损害他人商标的完整性。因此,知识并非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对象,只是权利人所支配的对象。
    只有知识产权客体才是知识产权法保障的对象,或者说是知识产权的保障对象。这是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权利主体的利益,但并不保障其对知识利用所享有的一切利益,只是保障知识特定功能之实现所带来的利益,并将这种利益归属于特定的权利主体。比如,商标制度通过保护商标的实用销售功能实现商标权人的利益,著作权制度通过保护知识的精神功能实现著作权人的利益,专利制度通过保护知识的技术功能实现专利权人的利益。
    法律如何保障不同的知识功能得以实现?主要是通过设置了不同的知识产权权能对知识的利用方式进行限制。比如,在著作权法上,设置了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等具体权能,在商标法设置了禁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制造、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消极权能,专利法设置了禁止他人制造、使用、销售、进口、许诺销售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的消极权能。法律设置各种权能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限制他人对知识的利用,并将特定知识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归属于知识产权人。可见,知识功能是抽象的利益与具体的权能之间的中介,它一方面表征着不同的利益归属,另一方面也是法律建构各种具体权能的依据。各种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本质差别不在于对象的差异,而在于其保障实现的知识功能不同,在于知识产权客体的差异。

    上一篇:权利对象区分有助于以属加种差方式对各种知识产权对象进行系统地界定
    下一篇:权利对象区别有助于判断知识产权是否成立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权利对象区别有利于厘清各种知识产权之间的本质区别 权利,对象,区别,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