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11月11日,这两家公司就开始了每年一次的撕逼大战,选择跟马还是刘,成了困扰消费者多年的话题。两家公司的争锋相对似乎已经到了刺刀见红、必有一死的境地,但是问题是每年双十一过后反而两家公司的业绩更好了,难道年年的教训还不够吗?我看未必。
从线上的较量,到线下的广告推广,二人互不退步、严防死守,从商标的较量就可见一斑。阿里拥有超过1.1万个商标注册,京东也持有3千多个商标数量,有人会问了,一家公司有必要这么“折腾”吗?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有,就拿京东来说,除了注册“京东”外,还将惊动、京东com、JDCOM、京东JD等等,所有与之有关的包括读音、字形相近的商标统统注册。当然了3000多个商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新业务所准备的。比如阿里投资的饿了么,被公众所知也就在2015年开始的,而商标在2013年就已经注册完成了,由此可见大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言归正传,二家公司已经是行业龙头了,何必还在争得你死我活,留点钱做点其他的不好吗?天猫就算不宣传也不会有人因此“冷落”他,京东就算再争也不会超过天猫,这些铁律至少几年内是不会变的。其实这样的现象已经有很多了,比如加多宝明知道赢不了官司还在继续打、罗玉凤明知道自己脸皮够厚还要出来,商家们也一样,阿里挣的是面子、京东挣得是地位。
就像您有一个亿万富翁级的亲戚,每天出门宝马、奔驰,那个时候你认为他非常有钱,但是如果突然有天他开始开奥迪了,那么你就会觉得他落魄了、没钱了,其实人家相比我们这种平头百姓来说依然十分有钱只不过不如从前而已。
到底应该姓马还是姓刘,我觉得讨论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些都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成为阿里或者京东?从商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