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商总局商标局把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要抓手之一,积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权利人,把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工作重心转向注重使用效能,同时协调有关部委共同开展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工作,推动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切实提高品牌使用效能。
2017年3月28日和8月25日,工商总局分别在福建省宁德市和江苏省淮安市举办专题会议,推广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宁德经验”“淮安经验”的成熟做法。积极组织开展“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和中央媒体“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一线行”活动,充分展示各地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成效。
(一)宁德经验。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既无完备发达的工业体系,也无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而且位于对台战备前线。但是,宁德市依山傍海,农业资源丰富多样。26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他强调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坚持“滴水穿石”的精神。因此,宁德市始终把加快农业发展、摆脱贫困放在重要位置。近10年来宁德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地理标志推动“三农”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宁德市下辖各县市陆续打出以地理标志商标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协会企业规范管理使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多措并举推进市场运作、相关主体联手加大宣传”的宁德地理标志工作经验。
截至2017年年底,宁德市拥有63件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覆盖水产、茶叶等34个农产品品类,惠及人口近3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9%。宁德市贫困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如今的113万人,贫困面从37.8%降至5%以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多元增至1.24万元(远远高于2016年国家贫困标准2952元和福建省贫困标准3550元),其中来自地理标志产业的收入占53%。商标品牌的引领、集聚、辐射效应,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脱贫攻坚的利器。
(二)淮安经验。淮安市低收入人口比重较大,找准扶贫工作“破冰”的突破口至关重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淮安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立足淮安市农产品资源富集的优势,敏锐地找到运用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品牌兴农这个切入点,从顶层设计做起,描画出淮安扶贫攻坚的总蓝图。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休闲农业……通过合理布局,淮安确立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构想。
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政策落地生根。淮安市政府先后出台《淮安市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了“2017—2019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实施商标战略,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淮安市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对接市农委、市史志办、市检验检疫局等单位,重点培育,强化指导,做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工作。淮安市各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形成了“政府扶持、工商主动、品牌塑造产业运作、打假维权”的成熟经验。
政府给力,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培育得力,淮安市各个县区“土里掘金,水里捞银”,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的飞跃,地理标志商标呈井喷式爆发,从2011年的6件增长到2017年的120件。淮安地理标志商标在全国设区市中名列前茅,实现“面”广“量”大,产品涵盖粮食、水产、蔬菜、畜禽等六大类,相关产业也由散乱的“盆景”扩展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部分贫困人口得以脱贫,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形象。
相关阅读:
我国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4150件,地理标志精准扶贫显成效!
全国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典型地市巡礼
地理标志精准扶贫西部宣讲团首次宣讲在广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