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我国食用菌商品注册和保护机制面临的挑战
    我国食用菌品牌商标较少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商标注册国,2019年一季度,新申请的商标超过155万件,累计申请数达3 676.5万件,累计注册超过2 400万件,有效注册超过2 100万件,总量超过全球比例40%。2000年~2019年,我国商标申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2.3万件增长到731.7万件,最近几年呈现倍增势态。其中国际商标申请约占国内商标的0.08%,主要为电子、机械和服装类。我国菌类注册商标数量尚没有统计数据,各方都没有将菌类商标作为一个单独门类列入统计,可见重视程度不足。但是在2017 年度新增506个地理标志名录中,只有9种食用菌类,包括旌德灵芝(13)、遵化香菇(干制106)、遵化香菇(新鲜107)、 绥棱木耳(136)、安图黑木耳(207)、敖汉北虫草(干制248)、敖汉北虫草、(新鲜249)、文登花香菇(295)波密鲜松茸(440)。当年获选第七届全国地理标志商标摄影大赛一等奖的是2008年首度入选食用菌行业驰名商标的古田银耳。主要食用菌品牌还是以庆元香菇、龙泉灵芝、古田银耳、岫岩香菇、平泉食用菌、东宁黑木耳、汪清县黑木耳、延边国家级食用菌、伊春原生态食用菌和柞水木耳等地理标志品牌为主。
    缺乏商标品牌战略意识
    食用菌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是产品的旗帜,标识观念不强,缺乏强烈的商标意识。首先,各省食用菌行会还有没有标识的,没有标识的行会影响力明显低于有标识的行会。基层生产农户更缺乏商标意识,商标使用以挂靠为主。在国际上也缺乏商标意识,导致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庆元香菇在美国被抢注,给国际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次,知名品牌主要集中于江浙一带,比如生产型的品牌具有代表性的上海雪榕、上海光明森源、天水众兴菌业,加工型品牌浙江天和、上海大山合、湖北裕国菇业,功能型品牌江苏安惠、浙江寿仙谷、浙江佐力药业,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型品牌浙江宏业装备、浙江青风、杭州弗德里希等。有些品牌注册了地理标志,但是没有注册证明商标,品牌效应发挥较差。第三,地区品牌较少,比如湖北省在2010年之前只有60多个品牌,近年来品牌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也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国际上品牌竞争力差,和日本Hokuto Corporation、荷兰克里斯汀斯集团、美国施尔丰这样国际知名公司相比,商誉和产品质量都较为逊色。第四,集体商标管理不规范,类似满菇香、大瓦山食用菌合作社等商标还缺乏板块整合。
    食用菌商标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2017年全国处理商标侵权案件超过3万件,处罚金额4.7亿元,但是食用菌案件处理效果较差。2017年,上海丰科起诉几家白玉菇工厂Finc-W-247菌种侵权无果,意味着我国食用菌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上海丰科自身在知识产权和商标专利权保护上也缺乏实质行动,自身举措也令人失望。除了品种之外,设备也是侵权的重灾区,各个食用菌设备生产公司之间专利权纠纷不断,创新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我国食用菌知识产权和商标的保障法律不够健全,还没有一部针对食用菌产业的商标立法,以上四部法律各有侧重,但是难以解决我国食用菌商品侵权的问题。截止到2019年5月10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搜索食用菌专利,共有17 027次,其中发明专利占大约三分之二,新型实用专利占三分之一,是2010年的3倍,专利发明在A类、C类和B类居多,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和栽培方法等领域。从1978年以来,我们食用菌产量的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从5%上升到70%,1978年、1983年、1990年、1994年、1997年、2002年分别为5.7%、12%、28.8%、53.8%、63.6%、70.6%。明显专利发展水平滞后于食用菌增长规模。




    上一篇:关于举办2020年第四期中关村知识产权大讲堂的通知
    下一篇:完善食用菌商标注册和保护机制的策略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我国食用菌商品注册和保护机制面临的挑战 我国,食用菌,商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