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商标的空间分布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1.分布特征
中医药商标数量与我国地理条件关联度较大,因港澳台与大陆内地的统计口径不同,故采用GeoDa 软件了解中医药商标在我国大陆境内31 个省市自治区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商标拥有量较高的省份有8 个(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商标拥有量较低的省份有8 个(新疆、西藏、青海、宁夏、海南、浙江、江苏、上海)。中医药商标分布具有地域特征,主要集中于具有民族中医药特色的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拥有量较少。
中医药商标集中于民族中医药特色的地区,是因为各族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民族特点存在差异,导致各族人民对医疗产品的需求不同,这会进一步影响医药生产与创新。中医药商标不仅能反映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利用状况,还能反映特定区域内消费群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状况。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素质偏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医药从业人员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理解较深刻,运用较广泛,故形成了中医药商标在该类型地区的密集型分布。
2.模型结果
采用GeoDa 软件对我国大陆境内31 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可见,城镇居民数(H4)、人口素质(H6)、人口基数(H3)是中医药商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3 个变量每增加1%,会引起中医药商标分别提高1.31%,1.27%,0.996%。少数民族数量(H7)每增加1%,会引起中医药商标数量增加0.019%。违法侵权数(H8)与中医药商标数量呈反向作用,即法律保护力度与中医药商标数量呈正向作用,符合预期设想,但影响不显著,弹性系数为-0.066,即当商标权保护力度增加,商标权侵权数量降低会对商标数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商标侵权数每降低1%就会引起商标数量增加0.066%。经济发达程度(H1)对中医药商标数量的增加无正向作用,人均GDP 每增加1%,中医药商标数量减少1.895%。财政投入力度(H2)对中医药商标数量的增加为负向作用,财政投入每增加1%,中医药商标数量减少0.56%,不支持原假设。中医药队伍(H5)对中医药商标数量的增加呈负向作用,即从业人员数每增加1%,中医药商标数量降低0.48%,但影响不显著,不符合预期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