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通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品牌更靓
来源:南通市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建设质量强国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奏响了新时代质量最强音。南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工作考核持续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质量之光魅力城市,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4.4亿元,增长2.0%,增幅全省第二,年内有望迈入“GDP万亿元俱乐部”。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多方联动,构建质量强市新格局。切实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全方位整合力量,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强市新格局。一是突出“大质量”理念。坚持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质量强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质量、速度、结构相统一,专门编制了“十三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今年又启动了质量促进条例地方立法,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推动南通发展迈入新的“质量时代”。二是注重“顶层化”设计。市级层面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27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推进“大质量”工作。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质量发展委员会,统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立质量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干部业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三是实施“一盘棋”推进。建立部门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合力推动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质量提升;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调查;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质量监督,构建起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共治生动局面。
突出创新引领,坚持因地制宜,构筑质量强市新优势。立足市情实际,积极在理念、制度、模式、平台等方面创新实践,努力为全国质量工作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打造更多新样板。首创“首席质量官”制度。2009年南通在全市14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2011年出台全国首个《首席质量官暂行管理办法》。2012年成功承办全国首席质量官制度现场会。今年全国首席质量官大会即将在南通召开,“首席质量官”正式从南通走向全国。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培养“首席质量官”5000多名,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通过QC小组活动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超10亿元。开创“质量合作社”模式。2017年南通率先在海门成立家纺质量合作社,实行“统一产品标准标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设立首席质量官”,促进家纺产业转型发展,并逐步在全市多个行业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质量合作社10个,其中家纺质量合作社吸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多家,推动“个转企”312家,新增产值21.8亿元,增加就业5500多人,家纺产品整体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纺织行业(家纺)质量提升推进大会和中国家纺质量大会,“质量合作社”模式在全国家纺行业推广。打造“通通检”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集检验检测、标准查询、认证、计量、评估、技术贸易壁垒通报、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重点产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通通检”平台,并开通手机APP,注册会员1万余家,日点击量1.2万次。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建设占地面积400亩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功能性床上用品质检中心,获批省级船舶海工质检中心。
实施基础工程,坚持全域提升,构造质量强市新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打造质量、标准、品牌、信用、文化“五位一体”质量强市建设体系,推动全市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一是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创建质量先导区,重点推动54个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实施质量攻关项目,设立质量攻关项目引导资金,专门奖励企业产品和服务攻关、改进创新、更新换代、质量提升等项目。争创市长质量奖,34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7个组织获省长质量奖,2个组织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评选现场管理良好行为企业,276家企业通过了评价验收,减少质量损失近亿元。二是创新标准领跑工程。建立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获批1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ISO/TC234)国内技术对口单位,40家企业承担全国标委会、分委会和工作组秘书处工作,数量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标准“领跑者”评价,鼓励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标准攻关和对标行动,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发布团体标准94项,均名列全省前茅。推动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国家级、省级立项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级立项数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三是实施品牌发展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计划,开展“张謇杯”年度人物的评选,连续15年举办“张謇杯”中国家纺设计大赛,推动江苏精品、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打造特色示范区和特色小镇。发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优势,推动市级商标受理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0个。开展品牌价值评价,11家品牌企业在评价中的增值溢价超过30亿元。四是深化信用建设工程。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市级监督抽查目录制定充分听取“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2019年对44类产品开展监督抽查1321批次。组织开展“利剑”“雷霆”系列执法行动,出台全省首个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出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从重处罚清单。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信用惩戒机制,公开失信惩戒信息,鼓励企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121家企业获评省质量信用AA级、AAA级企业。五是打造质量文化工程。大力弘扬“崇信致先、强企惠民”质量精神,首创“城市质量节”,宣传质量知识、分享质量成果、惠及民生质量,每年参与人次突破20万。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式“质量主题公园”“计量主题公园”,让市民在休闲中了解质量知识。开展“质量月”“3·15”“标准化日”等活动,推动质量文化宣传进社区、学校、商场、农村,形成全社会追求质量、崇尚质量、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