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的解决方式
(一)协商
协商是指专利纠纷发生后,由当事人就纠纷进行磋商,双方在彼此都认为可以接受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宋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当事人之间进行,没有外人参与,彼此作出一定让步,使纠纷得以解决。
根据《专利法》第57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二)调解
调解是指专利纠纷的当事人自愿将纠纷提交第三者,在第三者主持下进行协商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强制调解。依据凋解人的身份不同,调解可以分为民间凋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
民间调解可以是任何人或任何单位充当调解人:行政调解一般是由专利管理机关主持的调解。仲裁调解是仲裁机构在进行仲裁裁决之前进行的一种调解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可不再进行仲裁。司法调解是贯穿在诉讼中的一种法律程序。值得指出的是,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作出的调解协议书,自生效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否则,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则无法律约束力。
(三)仲裁
仲裁是指专利纠纷的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并由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在专利纠纷中,可以采取仲裁解决的仅限于专利合同纠纷。仲裁分为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行政处理
行政处理是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本系统内的专利权属纠纷、临时保护期使用费支付的纠纷、对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奖励的纠纷,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对于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专利管理机关也可以作出处理决定,责令其停止冒充行为,公开更正,并处以罚款,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纠纷的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之日起汁算。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诉讼
诉讼是指专利纠纷的当事人为了解决纠纷而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专利纠纷的一种司法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专利纠纷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1.专利民事纠纷案件
专利权属纠纷、专利侵权纠纷和专利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由这些纠纷引起的诉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为第一审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二审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判令有关当事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我国《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对于侵犯专利权追索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汁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到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无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白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2.专利行政纠纷案件
这是指当事人不服专利行政部门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决定或者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专利纠纷案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对专利行政部门或者复审委员会的决定或裁决不服引起诉讼的案件,均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二审法院,这类案件的诉讼性质属行政诉讼,被告为专利行政部门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对专利行政部门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裁决或者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专利刑事案件
专利刑事案件是指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泄露国家机密,徇私舞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