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创新版权保护,破解“70%现象”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战略网

      授予腾讯公司、冠勇科技等10家单位“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推广站点”称号;中国数字版权产业联盟“斑马链”与四川省区块链基础设施“蜀信链”达成合作,合力加强版权保护……近日,2020成都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下称版博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新技术”成为最大亮点,这从版博会的主题制定、展馆布局到论坛议题等各版块都有所体现。

      伴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版权产业正在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无论是新闻出版、影视剧、音乐、动漫等大众产业,还是歌舞、戏剧等小众领域,无不深受影响,均呈现数字化的跨界融合发展新特征。然而,新技术在给版权产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带来新挑战,如以非法小网站或资源站、区块链侵权为主的盗版侵权模式等掣肘版权产业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版权交易、加强版权保护,已成为版权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产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在实践中呈现两个‘70%现象’:一是全国各地法院一审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约有70%是著作权案件,二是在著作权案件中约有70%的案件与网络有关。因此,当前做好版权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版权产业的数字化趋势,立足于内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来推动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创新。”在版博会期间举行的“数字版权产业融合与发展论坛”上,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的发言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

      中国版权协会拥有500多家会员,是我国版权领域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团体之一。在新技术给版权产业带来新变化的问题上,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悦深有感触,他坦言,长期以来协会按照传统出版单位、影视企业、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等类别对会员进行分类,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内容的生产和保护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了新的版权商业模式和业态,继续用“传统”与“新兴”类别对会员进行分类已不符合现实。“如今,500多家会员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应对的路径只有一条:适应数字化挑战,在内容、平台和终端建设上根据自己的优势去进行开拓。”孙悦认为。

      对此,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介在内容创作、渠道拓展、版权保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传递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新格局。基于对信息的广泛利用,个体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被彻底激发,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品和信息提供者。在此背景下,版权从业者不能固步自封,要在生产创作、技术支撑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多下功夫,对自身版权资源的管理也要跟上数字化发展步伐。

      侵权盗版新手段

      新技术给版权产业发展带来新变化,但也催生了版权侵权新形态,影响范围覆盖版权产业所有细分领域,给版权保护、管理带来挑战。这在短视频领域有突出的表现。

      版博会期间,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了《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下称报告),从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及监管动态、版权监测、侵权风险、版权保护技术等多个角度展示了我国网络短视频产业发展、版权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接受权利人及监管部门委托,对10万多名原创短视频作者、国家版权局预警名单及重点影视综等作品的片段短视频进行监测,覆盖作品量超过1000万件,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受委托已成功通知删除1276.92万条侵权链接,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如果按照每万次点击一元计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72亿元。

      报告认为,短视频行业的作者通过账号入驻各网络平台,每日发布千万件作品,内容涉及背景音乐、视频素材及字幕等多个领域,侵权盗版频发,版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未经授权进行搬运、二次剪辑创作,以及主播在直播间未经授权播放、翻唱音乐作品等方面。

      以上述短视频为代表的保护新问题最直观地体现在相关诉讼数量增长上。据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颜君介绍,2018年成立至今,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大批具有规则引领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案件,其中超过70%的案件为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让涉网络著作权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13秒时长的短视频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案、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作品的权利归属纠纷案、提供网盘资源分享链接的搜索链接服务是否构成侵权案、共享会员案和体育赛事直播案等。“如何准确界定涉案作品和被诉侵权行为的法律属性,会对该产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彦君认为。

      版权保护新尝试

      既然很多版权保护问题由新技术引起,那么能否通过技术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019年7月,基于区块链技术,腾讯公司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推出了区块链版权保护平台“至信链”,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腾讯公司法律创新总监、“至信链”负责人吴平平介绍,通过“至信链”可以直联数字内容生产方,做到作品产生即上链进行确权存证。如通过侵权监测发现有侵权行为,“至信链”可对侵权证据实时固证上链、在线存证。今年6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结的网络写手“蜀山笔侠”诉讼深圳市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就是国内首个从作品确权到侵权取证全流程采用区块链固证技术的著作权维权案件。另外,在“至信链”与企鹅号合作推出的“一键维权”系统中,仅2019年上半年,该系统就借助“至信链”发现全网侵权次数920万次,发起维权次数650万次,维权成功350万次。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司法程序中的运用,颜君同样抱有信心。据他介绍,为解决涉网案件存证难、取证难、采信难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国内领先的区块链企业进行了合作,于2018年底建成“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天平链”上线以来,探索出了“技术可信、身份可信、证据可信、审判可信、治理可信”的区块链可信司法模式和落地应用标准,发挥了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在12426版权监测中心主任吴冠勇看来,要应对新技术下短视频版权保护难题,除原创作者、网络主播等不断提升版权意识,在创作中主动规避版权风险,优先与已拥有音乐、视频素材等版权的平台合作外,网络平台也应积极为原创作者提供科学的确权、监测维权机制和高效的侵权投诉机制,同时通过成熟的版权过滤技术加强平台版权审核,尤其是做好重点作品的风险管控。各方合力,方能有效解决新技术背景下的版权保护问题。


    上一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举办2020年全国林草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培训班
    下一篇:湘台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平台在长沙建立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创新版权保护,破解“70%现象” 创新,版权保护,破解,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