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缺陷:躁动的心态
西方品牌中诸多国际品牌无一不是在成熟与理性的市场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一方面决定了我国品牌成长条件的稚嫩,另一方面也注定了我国企业创建品牌的非理性化。
可以说,近些年来我国不断造就品牌,同时又在不断毁灭品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我国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双方都不成熟这一时代特征相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则归结于中国企业发展历史的短暂及市场经验的不足。综观国际知名品牌可口可乐、IBM、麦当劳、宝洁、万宝路、SONY、奔驰等,哪一个不是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历经市场竞争的残酷磨砺而发展到现在的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品牌是由历史和理性造就的,而两者与市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不可超越历史去创造一个理性的品牌。说到底,我国企业品牌的稚嫩与生命短暂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难以逾越的屏障。实际上,当我们将品牌人为地区分为“民族”与“国际”的时候,已经在观念和行为上暴露出我们对品牌的认识还相当幼稚与肤浅。尚未起步,就想称霸天下;尚未熟悉国际规则,就想国际化;错误套用了名牌国际化的文化民族性,忽视了国际品牌打造的游戏规则的国际性。
企业在普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的驱使下,以“名”求利,背离了或根本就不懂得市场经济机制中品牌建立的基本规律(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先导的营销法则),品牌推广大都是轰轰烈烈开始,销声匿迹收场,虎头蛇尾。除了缺乏市场运作经验之外,品牌管理理论的贫瘠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匮乏也是导致我们建立品牌不力的重要原因。通常,我国企业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往往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上市、家喻户晓之后,就疏于管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
现在,中国真正上百年历史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多企业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历史。与德国相比,该国500家最优秀的中小企业平均年龄为“岁,1/4的企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企业的寿命是品牌存在的基础。我们太注重品牌宣传的“永远”和“不老”,而忽视了现实中企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经营运作。中国品牌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最初大都追求知名度,结果是成名之后,往往因后续管理、资金、人才等决策失误问题而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