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尤以核心技术少而在竞争中十分不利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1999年~2003年,日本和美国企业在中国获利专利授权分别达到了32674项和18447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外国已经牢牢把持着中国的专利。而中国虽然出口额和国际贸易额均占世界第三位,但在国际标准中所占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二。
低比例的国际技术标准在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全球家电产业的竞争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技术专利与标准控制,正在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
其实这样的变迁早就开始了,早在1999年,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达到370亿美元,超过了本国飞机的出口额。眼下,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流动,而演变成以产品为载体的产品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扩张。跨国公司在垄断全球专利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这样做的目的便是控制国际标准,以求牢固地控制全球市场霸权。
而更现实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家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核心技术缺乏的劣势就越明显。业内人土指出,近年来对中国家电行业倾销的指控,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而造成的非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会成为今后发达国家阻碍中国家电产品进入的主要口实,从而阻碍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扩张。
如果一味跟踪模仿,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将会进步拉大,并将最终形成技术信赖。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标准!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重要性。
在世界专利与许可证贸易收入额中,我国所占的份额不到1%。1998年,我国的这项收入是0.63亿美元,而韩国是2.60亿美元,爱尔兰是1.77亿美元,巴西是1.42亿美元,墨西哥是139亿美元;德国中小企业近三年向海外输出知识产权的收入增长28%,其中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增长45%;美国在2000年的知识产权出口额更高达370亿美元。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的明显落后。
由于许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不强。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到1999年,我国电子信息总产值已达7782亿,出口390亿美元,当时产值规模已达到世界第四位,其中彩电、音响、电话机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移动电话用户到去年已超过1亿户,通讯网络的规模和用户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然而我国信息产业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却很少,产业规模和地位与知识产权拥有量极不相称,后续发展堪忧。
我们的企业创新能力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又不重视自己开发成果的权利化。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重大科技成果约3万项,而每年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仅为1万多件。我国重大的科技计划,自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863”计划实施5年来,共鉴定成果1200项,发表论文20000多篇,但在民用的6个领域,申请国内外专利仅有240多件。而中国尤其是广东在这方面更是微不足道。
上述足见我国尤其是广东与国外自主创新能力差距之大WTO过渡期以后,则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