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知识产权信用环境建设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号召。之后又将其前所未有地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并在融资方式、税收、技术共享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双创”概念的提出是国家一贯重视知识产权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必然结果,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创新创业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创新导航,也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教育领航。知识产权是巨变社会的创新驱动力量。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知识产权信用建设影响着区域的创新环境
由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够规范,一些地区侵权假冒现象影响恶劣,尤其是群体侵权、反复侵权、恶意侵权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与信用体系缺失有一定关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仅仅依靠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加大执法保护力度是不够的。通过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约束机制,使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人承担较高的失信代价,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市场行为,维护权利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知识产权信用是提升区域市场监管水平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市场监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夯实监管信用基础,要求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用约束等手段,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合同、重信用。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捷、广泛,侵权假冒产品的模仿水平越来越高,扩散速度越来越快,这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作为监管部门,面对侵权假冒行为,除了运用行政手段之外,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实现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3)知识产权信用建设是区域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现实选择
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良好价值观,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诚信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精神和价值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识产权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思想意识保障。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观念,有助于增强公民文明素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市场经营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前,知识产权普及程度逐年提高,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创新的理念逐步树立,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同时,全体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意识、维护知识产权制度的行为规范尚未普遍形成;勇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仍然不够浓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整体上仍然不能适应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注重发挥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合力,遵循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大力建设知识产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