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橡胶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双钱牌商标所发挥的作用
抗战爆发后,大中华橡胶厂处境极为艰难。由于橡胶工业属于军事工业,这便使大中华厂成为当时日军的眼中钉。抗战全面爆发不久的1937年8月,余芝卿先生所创建的大中华橡胶厂第三分厂、碳酸钙厂、原料染织厂和加硫油膏原料厂等,先后被日军侵占或原料被抢,损失惨重。为了免遭日军威胁要挟,余芝卿先生决定将大中华橡胶厂所有原材料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分散保管,以便等待时机恢复生产。余先生本人为避免被日军控制和胁任伪职,决定将大中华橡胶厂总部迁往香港。1938年,为了支援抗战及“双钱”牌产品能扎根大后方,余芝卿先生决定在南方昆明筹建云南橡胶制品厂,主要生产“双钱”牌军用胶鞋和汽车轮胎等,以供应抗战前线。1939年7月,经过艰难筹备,余芝卿先生领导的建厂工作组在昆明正式启动。但工厂筹建不久,连接昆明外面交通的滇越铁路因战争影响被迫中断。这样,向外国购买的橡胶生产设备便无法运往昆明,云南橡胶厂的筹建工作遂告失败。1940年11月25日,由于国难及工厂屡次受损受挫,余芝卿先生忧郁成疾,不幸患病去世,终年67岁。
1942年初,因受太平洋战争影响,进口原料全部断绝,位于上海租界内的大中华橡胶厂被迫全部停产。无奈之下,当时工厂领导只能从事百货、房地产等业务,以维持部分工人的生活问题。抗战胜利后,大中华橡胶厂因受损严重,已无法在短时期恢复过去的辉煌。
解放后,大中华橡胶厂按照政府要求,主要生产军用“双钱”牌棉胶鞋等国家急用物质,支援抗美援朝前线。1954年,工厂又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行公私合营。这样,大中华橡胶厂“双钱”牌胶鞋、轮胎等产品生产能力比过去大大提高,技术力量比过去有所增强,新产品也层出不穷。1958年。大中华橡胶厂生产出国内第一只“双钱”牌人造丝轮胎。1962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只“双钱”牌尼龙丝轮胎。1964年,又生产出我国第一只“双钱”牌全钢丝子午轮胎等等。
20世纪80年代,大中华橡胶厂又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并生产出“双钱”牌全钢子午线轮胎,同时也实现余芝卿先生早年提出的中国橡胶轮胎产品也要走出国门的愿望,“双钱”牌轮胎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1992年,大中华橡胶厂投资建成中国最大的轿车子午线轮胎生产线。2004年,“双钱”牌轮胎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国内最高荣誉称号。现在大中华橡胶厂之所以能取得的这些优异成绩,实质上都离不开余芝卿先生早年的艰难创业打下的扎实生产基础,大中华橡胶厂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良好声誉及“双钱”商标在市场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