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概况
2005年以来,国内关于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多,这些文献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对知识产权政策的目标、特性、功能、学理基础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韩宁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科学技术的互动关系,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哲学依据。吴汉东、丁丽瑛介绍了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及关于财产权的解释,分析知识产权制度的罗马法基础。曹新明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伦理性基础、目标取向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孟奇勋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中私权与公权的关系及其协调的策略。刘靖潇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财产权本质与准公共物品属性之间存在的冲突,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应当由以持有正义为主导逐步走向以分配正义为主导。韩刚分析了不同产业中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效应,提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业异质性假设。董静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利主义原则、利益辩证统一与利益平衡的问题。吴欣望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政策的两大原理(选择适当的保护和对过度垄断的限制),论述了国际博弈框架下知识产权政策演化及其博弈模型。罗晓霞指出,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合理定位应当是真正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制度,而不是强者利益的保护伞。胡朝阳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对法治社会基础的适应性,指出我国既要选择适宜其社会基础的知识产权政策,也要改善适宜其制度运行的社会基础。马忠法从专利技术的低转化率出发,分析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标、专利的本质及专利制度应承担的使命。许春明、单晓光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功能的有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蒋玉宏从产权和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政策的主要功能。肖尤丹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之初的本体价值,以及权利人、公众、国家等不同主体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同的价值评价。谢可训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与适当性。梁志文运用政治学理论中的隐喻,分析知识产权扩张运动及知识产权制度的适度调整。?万志前、郑友德认为应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环保功能,从确立授予专利权环境性标准、基于环境保护的强制许可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生态化重构。
二是介绍国外知识产权政策及其对我国有启示的文献。邓仪友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及其背景,分析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刘向妹、袁立志介绍了苏联解体以前的知识产权制度、俄罗斯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许可制度。冯楚建、吴汉东、王珍愚,单晓光、周洁介绍了日本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日本知识产权政策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李芳分析了“经贸危机”前后,美国知识产权政策(以专利权的授予、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专利权的保护为重点)的变化。尹新天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两起专利侵权案件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分析了美国专利政策的新进展及我国的应对思路。于惊涛、刘国恒分析了美国公共研发知识产权政策的变迁及该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郑珂分析了欧盟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渊源、对外协调与内部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朱瑾、谢静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主要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付明星介绍了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出台《知识产权强国实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等多项新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黄显堂介绍了英国在处理政府信息增值开发方面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权属制度、知识产权合同制度和知识产权付酬制度。
三是对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历程、内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的文献.这类文献的数量较多,下面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文献。
张东刚、冯素杰分析了近代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效率及制度失灵的原因。李春顶基于经济激励模型与委托一代理理论建立分析模型,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应有的制度安排。代中强、梁俊伟、王中华通过回归分析验证证明人均GDP、进出口贸易、教育发展、FDI的增加、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端、中国加入WTO等因素对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强制性变迁”的特点。赵娟霞分析了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孙斌、彭纪生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与国家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趋势,并对两类政策的核心目标进行了分析。史嘉分析了TRIPs与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对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的影响。魏峰林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如何与TRIPs进行衔接及如何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问题。刘兴华对中国和印度参照TRIPs规则对本国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的变革及其效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彭茂祥提出了建立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建议。李佐娟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刘华、周洪涛指出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应以文化认同为前提,并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孙运德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政府能力建设的问题。蔡毅敏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危机和风险、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及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反思。吴汉东对我国主要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还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及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对策。刘玉安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吴欣望、朱全涛指出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知识产权政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反周期性知识产权策略.?管煜武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的基调、采取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措施、针对中国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美国企业的策略,以及我国的应对思路。于立、吴绪亮分析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误区和表现,提出了知识产权政策保反兼顾、内外协调的“平衡观”及其经济学与法律依据,以及“保反阶段论”、“保反三分法”、“三三制体系”等政策主张。
四是对细分域知识产权政策进行研究的文献。学者们围绕高校知识产权政策、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网络知识产权政策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金明浩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马忠法、陆飞指出我国应构建以有助于科研成果流转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分析了战略的重点。肖尤丹、苏竣分析了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政策存在的困境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徐秉周分析了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并提出改进建议。满璐分析了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中专利信息披露制度的演变、案例及对我国的政策建议。朱翔华介绍了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标准中纳入知识产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陈传夫系统分析了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现实需求、理论基础、国际经验、我国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制度安排。彭潼分析了GUN通用公共许可证(GeneralPublicLicense,GPL)规则下开源软件对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陈传夫、盛钊分析了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知识产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郭丽峰、高志前介绍并评价了我国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⑶袁晓东介绍了我国科技项目中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变及不足之处。刘恩东,王联合、叶建英分析了利益集团在美国知识产权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肖延高、李仕明、李平从深圳产业创新及其结构调整人手,分析知识产权发展与区域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以及促进区域产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建构策略。楼慧心、樊丽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失灵的现象、成因及对策。张鹏提出了针对低碳技术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建议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首先,研究内容日趋丰富,既涉及知识产权政策基本理论问题的解析、国外经验的介绍;也包括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变迁、现存问题及对策,以及高校知识产权政策、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网络知识产权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政策等多个具体的政策领域。其次,研究视角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从原先单纯的法学、经济学视角,拓展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视角,且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
尽管知识产权政策研究逐步向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但是公共政策视角的研究明显不足。现有的研究仍然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明显不足。对知识产权政策的问题分析主要基于定性分析,很少建立在科学的政策评估的基础上。为此,可以借鉴现有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成果,了解知识产权政策的背景、政策运行机制等情况,为开展规范的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