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的悠久历史文化
“中华老字号”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她显露着历史文化的底蕴。“中华老字号”记载着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演绎着不同地区或城市的时代变迁。她可称之为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名片与标志。如“楼外楼”已成为杭州西湖的标志。“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曾经是武汉小吃的骄傲。
如果一个城市连“老字号”的品牌都没有,能说这个城市的历史悠久吗?例如,对武汉市这一个城市来说,武汉老字号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哪将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抹去了这个城市骄傲的记忆,意味着这个城市文脉的中断。
“中华老字号,,肩负着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大使命。一个城市、一个地方能象数家珍一样道出一连串的“中华老字号",那么,这个城市、这个地方马上就让人感受到它的深厚历史内涵。例如,据有关资料报导,文化爱好者鲍柏青先生对杭州的“中华老字号"十分有情感,他说:“像楼外楼的一道名菜,‘龙井虾仁',吃菜的同时我还可以介绍龙井茶,文化气氛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与外地人介绍杭州时,如果能说上几个老字号,这个城市马上让人觉得有历史内涵,作为杭州人我也很自豪。”
“中华老字号”是记载历史文化的另一类“文物”,是另一类“遗产”。所以,“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品牌历史渊源相适应的个性化品牌形象的全面体现。
例如,据专家考证,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65年(永泰元年)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写作了《宴戎州杨使君东楼》的诗词,诗中写道:“重碧牛青酒,轻红臂荔枝:其时,该地所酿造的“重碧酒”“荔枝绿”皆为唐宋时期的名酒。而“五粮液”,这一杂粮酒正是“荔枝绿”酒的模仿制品"话说至1929年,宜宾县一位举人杨惠泉在一次酒宴上深有感触地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鄙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自此,“杂粮酒”就被更名为“五粮液”字号。可见“五粮液”的文化传奇,与名人文化,与酒文化息息相关,她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深文化底蕴。
再如,据相关资料记述,清光绪年间,吴裕泰的创始人吴锡卿随主人进京会试。吴锡卿为了感谢邻居们对他们的照应,就热情地将随身携带的安徽老家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人们喝过这些茶叶后大加赞扬并劝他摆个摊位卖茶叶,结果几天后茶叶销售一空。吴锡卿发现北京城是满汉人居住最密集的地方,人们闲来无事总喜欢喝茶。精明的吴锡卿干脆回安徽弄来大量茶叶,正式开始在北京做茶叶生意。清朝末年,吴锡卿的“吴裕泰”字号先后开设了十多家茶叶商号。可见,“吴裕泰茶庄”的创业传奇故事与茶文化紧密相连,她是“中华老字号”品牌中的一朵奇芭。
还如,“张小泉”剪刀也沐浴着传奇的历史文化色彩。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微服私访,一天他在山上信步游览,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避雨走进了山下挂着“祖传张小泉剪刀”字号的作坊,他看到一把把剪刀寒光闪闪,锋利异常,他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并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便誉满神州。为此,剧作家田汉于1966年写作了一首“张小泉剪刀”的赞美诗:“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与并州。”可见,“张小泉”剪刀这一“中华老字号”品牌,既与名人文化相联’系,又反映出品牌的产品、技艺和服务文化,他具有历史文化,又具有商业财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