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输出成功案例——《中国读本》
案例1:《中国读本》
输出方:辽宁出版集团
引进方:贝塔斯曼集团
《中国读本》为何广受海外出版商青睐,辽宁出版集团总结了《中国读本》“走出去”具备的五个要素:作者、策划、合作、翻译、渠道。
.合适的作者成功的基础《中国读本》在“走出去”工作中成绩斐然.与作者苏叔阳不无关系。作家兼历史学家的身份背景决定了其写作的可行性与客观性。他的“文化自觉”始终站在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高度审视现实社会的变迁,表现出一个文化智者的坚定信念。这些都使苏叔阳能够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舞台上挥洒自如。
.精心的策划——成功的关键在组织选题的过程中,“策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决定着一部书稿未来的走向,它甚至刻画了一部书稿的生命线。2004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启动之际,辽宁出版集团请苏叔阳重新修改《中国读本》,实现了时空接轨、文化接轨和情感接轨。此外,集团还确定了以《中国读本》为核心,实现“一本书,多语种”的奋斗目标。应该说,《中国读本》能够获得第二次生命,这一策划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全方位合作与强化互动性——打造精品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读本》“走出去”过程中,在选择合作方和项目运作上,充分考虑并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与拥有国际化市场成功运作经验的贝塔斯蛀集团合作促成《中国读本》的英文、德文、俄文等语言版本的成功推出,成功进入欧洲市场。与民族出版社合作推出蒙文、朝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5种少数民族文本,并借助民族出版社与韩国、蒙古国等出版社的合作资源,同时与韩国、蒙古国的出版社签订了输出版权的意向书,为《中国读本》扩大“走出去”成果,拓展了空间。
.贴近外国读者阅读习惯的翻译一“走出去”的翅膀英文版《中国读本》由国内译者翻译,集团请外国人审读;德文版《中国读本》操作时,集团总结了英文版的经验,直接请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夫人、汉学家凯茜进行母语翻译,顺利印制成书。200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贝塔斯亚总部将书作为礼物,向各方赠送。俄文版直接由精通汉语的俄方人员翻译并完成了全部的出版工作。
.借助全球化市场的营销渠道一“走出去”的助推器《中国读本》“走出去”选择了一家外国出版社一贝塔斯曼合作。贝塔斯曼的优势就是物流,书友会遍布世界,最适合多种语言图书的开发,并且其发行触角直达西方主流媒体渠道。贝塔斯亚在西方的巨大影响力,也为《中国读本》进一步走向世界,打下了极好的信誉基础和商业基础。近期签署的阿拉伯文版和正在商谈的匈牙利、捷克、波兰等文种,显然是受惠于前期辽宁出版集团与贝塔斯曼的成功合作。
总之,《中国读本》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它以独具特色的文字和内容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阐释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焦点问题的看法.成为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