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的普遍风险分析
一般认为,造成信息化实施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实施方能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设计符合客户需要的方案和执行能力差;二是客户自身的问题,如企业管理不成熟,信息化准备工作不到位,以及对信息化效益抱有过高的期望;三是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障碍和裂痕,由于文化或利益冲突造成项目无法实施。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例如软硬件选择搭配不当、对客户培训与动员不够等等。那么企业信息化实际上面临哪些风险呢?笔者进行归类为如下四种:
1、方案风险也就是路径风险,通过选择什么道路,从哪里入手来进行信息化;如是先CRM还是先ERP,抑或SCM等。目前不少实施方和客户都倾向追求看起来全面、功能完整、一步到位和在其他企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是否真的适合本企业?那些功能能否充分利用?对这些问题往往关注不够。方案风险实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个战略成败。
2、选型和设备风险由于目前各种软硬件产品非常多,不同应用平台和不同的开发工具,甚至不同的硬件集成,都将决定企业信息化未来的效益、维护成本和转移成本,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旦选型和设备选择不好,必将导致将来的维护成本非常高,转型困难或平台锁定后,更新换代风险的增加非常大,结果被这些平台和设备限制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这种风险目前正在逐渐显现,而且后果也比较严重。
3、实施和执行风险(协作风险)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双方良好的合作,但是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双方知识背景的差异(IT人员不懂本企业管理特点,本企业管理人员不懂IT知识),管理风格和对项目的期望存在差异,以及合作人员之间利益冲突等,都可能引发合作失败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这种以“IT企业(实施方)为主导,企业客户(接受方)为主体”的这些“双主”模式,常常会引发许多风险,如扯皮、争功诿过等。
4、投资风险现在不少企业都将信息化改造看成一种投资收益行为,因为从理论上看,它的改造可以带来直接效益,但如果这种收益不确定,或者它的风险过高,就会减弱企业对它的投资欲望,避免这种高风险投资,结果甚至使企业丧失了信息的良机。
二、高度重视信息化风险与我国企业信息化道路的选择
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实施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经济的前景、质量和竞争力。因此如果我们企业信息化还面临如此高的风险,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十分严重的隐患,甚至将成为制约“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障碍。
因此企业信息化风险不仅是一个技术应用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大问题。同时我国经济后发优势的真正体现,以及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也必须与企业信息化的风险问题解决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解决企业信息化风险,就很难发挥我国经济的后发优势。
另外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拥有800万广大企业来说,其中99%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普遍特征是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以及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决定我国企业信息化应该走出一条“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益”的道路。高风险的信息化道路绝对不能走的,也是走不通的。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未来之路应该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一是零风险(或低风险),也就是说风险很低,在实施过程中,不必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二是有效益,值得投资的,信息化实施后,能够给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带来切实的帮助;三是贴近管理(与技术无关性),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改造,但是对于管理者,信息化首先要贴近自己的日常管理,最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摆脱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从陌生的技术中解放出来;四是可二次开发(成本比较低),因为信息化改造是一个持续过程,所以系统结构应该可以持续调整和升级,而且成本也不能太高。
同时还需要端正“技术与管理”的认识:一是技术可以形成竞争性优势,好技术能够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技术应用不当就可能带来极大的后果;二是技术可以帮助和改善管理,而不能立刻改造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点在于通过技术来改善和优化管理;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引起剧烈的组织变化可能不适合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
这里还需要我们对信息化风险有正确的认知。企业信息化为什么会有风险?根源在于信息化方案最终不能符合企业管理者的需要,或者暂时满足后又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变化的需要,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因此笔者认为减少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方案的可灵活实施性,也就是说,方案能够在当前适应管理者的需要,并且能够灵活适应管理的变化。
或者这种项目更新、变动成本非常低,这样就没有什么风险,或者最低风险了。即便出现了问题,对于实施方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没有什么大责任。首先这实施方案过程中,客户是直接参与建设的,他的感受是最深的,其次是这个建构过程中客户是主导的,即使出现问题,客户是最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来克服它,也不会过多怪罪实施方。
三、业务基础平台:解决企业信息化风险的新工具
彻底的解决办法必须依靠新思想来指导。最近流行的业务基础平台可能是解决长期存在的风险一种新出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业务流程设计企业管理,逐渐优化管理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这样可以减少实施风险。它改变过去由技术(软件)主导企业信息化的思想,而是通过企业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自己的管理模式。
从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角度来看,可以真正提升软件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效率,实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灵活调整,大幅度提升管理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成功率及投入产出比。而集成业务管理系统,从功效来看,可以帮助对客户进行团队协作、业务处理、流程控制、决策分析、商务智能、业务重组提供全面支持,帮助企业成为高效协作的整体,满足管理个性化和持续完善的要求。
这种理论可以解决和降低多个层面和实施阶段的风险,如可以减少方案和选型阶段,主要是解决了过去信息化系统过度依赖某一平台的风险;又如在信息化项目过程中,可以切实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建模,并根据企业结构采用业务组件进行功能搭配,而且企业管理者可以直接参与这一过程,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合作中的实施风险。
这种降低信息化风险是从管理软件开发角度(因为它是信息化工具的源头)入手,在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企业主体与主导一体化”原则。目前基于这种模式的软件开发商如JUSTEP、博科资讯和点击科技都有这种趋势。有资料表明,按照这种理论建构的开发应用模式,业务基础平台领域的领先厂商JUSTEP的产品TIB已经成功运行到红河卷烟厂集成ERP系统。
支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