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意见分歧在三个方面
银行定位应采取两步走战略
近期侧重政策性淡化商业性
将从零售银行走向全能银行
2006年6月末,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获筹建批文,银监会同时要求筹建工作6个月内完成,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体系很快就会迎来一个新成员。然而,到底应该把邮政储蓄银行建成什么样的银行?学术界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学术界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邮储银行的性质定位上,有人主张将其建成商业银行,有人则主张突出其政策性;二是在市场定位上,有人主张它应当面向城市和工商企业,有人则主张应当面向农村和社区;三是在业务定位上,有人主张它应当主要经营批发银行业务,有人则认为它应当定位为零售银行。
上述分歧的核心是对邮储银行性质定位的分歧。笔者则认为,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应当采取分两步走的战略。
从近期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当侧重于政策性而淡化其商业性。这是因为,首先这种近期定位与传统储蓄银行的属性相吻合。西方传统储蓄银行都带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具有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经营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政策上的优惠性。
其次,它符合官方对邮储银行的期许。从监管当局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是希望邮储银行“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
第三,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很不健全:农业银行业务范围已与其他商业银行无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存在明显的地域限制,加之历史包袱沉重,导致其资金供给总量不足;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支农事业的力度也有限。
第四,它符合邮政储蓄银行的实际。一定时期内,邮政储蓄银行的以下特点不会很快变化:机构网点多,且大部分在农村;缺乏优质贷款客户资源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经验与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其一开始就定位为商业银行,则它必然是贷款市场的新参与者,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
虽然邮政储蓄银行的近期定位应侧重其政策性,但从长期来看,其最终归宿仍然是商业化。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商业化是储蓄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西方储蓄银行的传统性质也在逐渐演变,总的趋势是商业化日益增强,政策性日趋淡化。
商业化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内在要求,邮政储蓄银行也存在着追求自身商业利益的内在冲动。这种内在冲动短期内可以通过让其承担政策性职能并给予其政策优惠而得到遏制,但从长期看,如果国家不能对之给予与这种政策性职责相匹配的政策优惠的话,邮储银行就难以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这时,其商业化倾向将成为不可遏制的必然趋势。
从长期看,只有商业化才能使邮储银行获得与一般商业银行平等的竞争地位。从目前官方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看,显然是让其充当支农生力军。但如果优惠政策不配套,这种定位必然会造成邮政储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不平等竞争。因为,城乡储蓄并非邮储银行的垄断业务,而其资金运用又限于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和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这对邮储银行显然非常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从长期看就是推动邮储银行的商业化。
从邮储银行的实力看,它不可能永远满足于“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的角色定位,全方位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将是必然的选择。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一旦邮储银行成立,它将是紧随工、农、中、建之后的我国第五大银行。这样一个巨型银行如果仅仅安于做一个经营小额信贷的社区银行,那才是不可思议的。因此,长期而言,邮政储蓄银行必将从社区走向全国,从小额信贷走向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从零售银行走向全能银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6?6的称号。江喃满脸得意,“决赛的时候我吃了50个朝天椒!”
巴蜀风情街感受平常生活
结束午餐,我们沿街慢行。路途中印象最深的,是锦里的巴蜀风情街。
锦里是成都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便闻名全国。江喃俨然成了我的讲解员,不了解的地方,他顺手拨通朋友的电话询问。他说,在美国时就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到成都后也没有放弃。“来成都后,我在四川大学进修了半年中国文化课”,江喃说。说话间,我们从容地徜徉在这条全长350米的街上,古色古香的建筑把我们带回了久远的年代。
随着江喃,我们走过筷子店、茶叶店、灯笼店……感受着实实在在的平常人生活:街边手艺人捏着泥人,转着糖画儿,成群的孩童嬉戏着,好不热闹。锦里虽然是人称“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但却是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
沿途中,来自北京、河南、江西等地的游客纷纷上前与江喃合影留念。他的fans还真多,连四五岁的小孩子都亲昵地指着他喊:“电视里的中国通!”
街边一位50岁左右的“老外”正专心为路人画着漫画,江喃将我带到近前,攀谈了几句。画者卡多那也来自美国,在成都3年,一直从事漫画,现已在成都安家落户,并娶了成都爱妻。卡多那说:“我爱成都,我和我的太太打算经营一家西餐厅,画漫画仍旧是我的主业,以后还要带更多的画者来中国成都。”卡多那的爱妻是地道的成都人,坐在一旁没有搭讪,就是望着卡多那抿嘴笑,幸福地笑。
让所有人看到成都的变化
告别了画漫画的卡多那,江喃又将我们带到老顺兴茶馆怀起旧来。泡茶馆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都人自得其乐地生活着:在淡雅的芙蓉花中,在浓郁的茶叶香味中,岁月就像流淌过城区的府南河水一样波光粼粼。进入茶馆,坐在凉爽的竹椅上,啜一口绿茶,摆一摆龙门阵,心情自然平静舒坦了许多。
在这家苦心保留原汁原味川西民俗的茶馆里,古旧的铜环,老式的风谷机,一推就“咿咿呀呀”响的鸡公车,让人浮想联翩。
着旧时装束的茶倌茶娘穿梭其间,“万年戏台”的川剧开张了:变脸、吐火、舞蹈和茶艺绝技纷纷亮相,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在眼前鲜活起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