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国内金融IT服务商生存状态剖析

    国内金融IT服务业正在酝酿一场巨变。

      2007年3月25日,由宇信鸿泰与易诚世纪合并而成的宇信易诚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登陆纳市的国内金融IT服务商。通过上市募集的5000万美元资金,将带给宇信易诚强大的发展动力、全新的运作平台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一匹黑马将驰骋于金融IT广阔的疆场之上。

      2007年5月18日,联想亚信将自己的金融服务部门卖给国际知名的金融IT服务商Fidelity,占有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超过50%市场份额的联想亚信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产品、队伍及主要客户由此全部纳入Fidelity的中国布局之中。从此,国内金融IT市场上将不见联想昔日矫健的身影。

      “想当初,两联、两天(联想、中联;南天、长天)是何等风光,然而,短短几年,中联退做中小银行,遭遇了种种困境,生存艰辛,长天从一千多人的规模已经下滑到不足两百人,而南天的系统集成业务也已经微不足道了。”宇信易诚总裁洪卫东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些都曾是金融IT服务商中的老大,但是,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和艰辛的企业转型双重考验之下,虽苦苦支撑但还是相继衰败了,一些中小规模的服务商甚至已不见踪影,销声匿迹。

      然而,就在一批先行者耗尽心力,偃旗息鼓,退隐江湖之时,一批后来者却义无反顾地闯入这片波澜壮阔、险象环生的金融IT市场大潮之中。这当中有的是原有中小服务商的合纵连横,有的是国外服务商与国内服务商的本土联姻,还有的走出国门,在国际金融IT市场上寻求更大的空间。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新一代金融IT服务商果真能够透过资本的运作、公司的整合、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从而摸索出全新的商业模式,顺利完成系统集成商的成功转型,进而化蛹为蝶,破茧而出吗?

      规模,并非惟一生存理由

      数据大集中,既将一批国内金融IT服务商扶上了马,同时,又将其中的一批拉下了马。
      “以前,一些中小服务商活得还不错,他们大都依靠着一两家银行,搭上数据大集中的便车,不愁没有项目做。然而,大集中之后,信息化项目高度集中在总行进行,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难度和复杂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导致了银行业IT服务商生存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也决定了这一群体未来的生存方式和整体格局。”一位金融IT分析师告诉记者,大项目意味着周期长,要求IT服务商要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集中在总行,意味着银行对服务商的考核越来越苛刻,每个环节均有严格的指标,不达标就没有资格成为合格的服务商。

      在这个群体内,受到最大冲击的无疑是硬件集成商。“银行采购权利的上收,导致硬件集成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相比与硬件集成商,具备软、硬件及服务综合能力的集成商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不过,未来他们的压力也同样不小。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银行,由于项目的集中和规模化,各大银行纷纷建立了大规模的软件研发中心,很多以往由IT公司开发的软件将逐渐由银行自主开发。比如,工行在珠海设立了上千人的开发中心,开发能力绝不弱于国内任何一家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建行也在厦门成立了数百人的研发中心,而且规模还在迅速扩大之中。这些银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开发能力强,业务经验丰富,有些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形成产品,卖给其他的中小银行,这将严重挤压银行业ISV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国外软件厂商的进入。由于国外银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要大大领先于国内,因此,来自于国外的先进软件将对国内ISV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位分析师感叹道。

      的确,近两年,国外金融IT服务商明显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去年底,有着“金融IT联邦”之称的美国金融IT服务商SunGard收购了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证券、期货行业的金融IT服务商复旦金仕达。可以想象,在迅速完成本地化改造,全面适应了中国水土之后,一个年收入高达40亿美元以上,拥有雄厚资金实力与丰富行业经验的SunGard,怎么会是国内金融IT服务商所能够抗衡的?

      在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下,国内金融IT服务商的出路究竟何在?

      清醒地检视自身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后,不少服务商认为,由于商业银行更加注重IT投资价值的回归和服务的连续性,因此,服务商应当由“卖产品、卖技术”的惯性思维,转变成按照金融客户的要求,共同探讨适用的技术和产品,努力在“价值”与“服务”两方面建立新的市场关系。而欲实现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则必须迅速扩大公司规模,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能力、资金规模,来抵御重重市场风险,充分满足金融业高端客户的种种需求。于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出出强强合作、融资并购的大戏在国内金融IT市场上接二连三地上演。

      充分把握服务商们融资并购的初衷与深远意图,可以发现,迅速扩大的规模并非其生存发展、出奇制胜的惟一依凭。规模之外,如若不能专注于金融业务的钻研,持续保持与提升更先进的技术、更规范的服务、更低廉的建设成本,那么,所有的资本运作与合作购并,对于想彻底扭转艰难的生存状态,抵御国际同行大举“入侵”的国内金融IT服务商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镜花水月罢了。

      深度,扎根方能枝繁叶茂

      数据大集中后,金融系统集成商对于“如何实现成功转型”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息过。

      神州数码金融行业IT服务总经理董其奇坦言,以往传统的服务方式一般是:用户提出需求,厂商根据需求去进行开发。如今,这种简单的集成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金融行业用户日益变化的新需求,集成商必须在金融IT服务方式上尝试转型。一是在服务方式上,要从原来传统的系统集成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此过程中需要做很多服务深度上的调整工作,才能使整个服务模式、理念以及组织结构都转变成以客户为核心的形式。二是在业务模式上,应从简单的定制、集成模式转变为专项咨询加解决方案的实施。需要引进具有国际资深队伍的人才,引进理念先进的技术方案,并加大在金融产品研发上的大规模投入。

      可以说,宇信易诚的“羽化蝶变”,不啻是国内金融系统集成商探求成功转型的一个历史缩影。
      在大型核心系统几乎被国外软件所把持的大势下,易诚世纪决定从一些细分的外围辅助系统突围,这类系统大多拥有很强的区域性、本地化特点,而这无疑是国内IT服务商的机会所在。记得两年前,易诚世纪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易诚世纪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就是在金融行业做深一条产品线,吃住一个独特的产品市场。几年下来,易诚世纪已发展成为专精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金融IT服务商,其在网上银行、呼叫中心及渠道建设方面,一直具备领先同业的水准。走产品化道路的还有方正奥德的验印系统、新晨科技的外汇贸易系统、高伟达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等,都是在各自细分领域内的佼佼者。

      与易诚世纪比肩而行的宇信鸿泰,走的则是深度服务之路。宇信鸿泰早年作为建行的战略合作伙伴,成功实施了数据大集中、信贷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项目。在此基础上,宇信鸿泰靠着对银行的了解和服务的深度,与银行结成了共存共荣的紧密合作关系。银行对服务商的服务给予相应的回报,而服务商也全力投入、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给银行以长期的服务保障。

      易诚和宇信分别用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了,无论走深度行业服务路线还是走深度专业产品路线,国内IT服务商都能获得金融客户的信任和青睐,为自身赢得发展的契机。

      然而,既然都能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易诚和宇信为何还要寻求合并与上市呢?

      原宇信鸿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宇信鸿泰尽管实现了向利润更高的应用软件的转型,但这些软件更多的是以集成和项目的方式向金融客户提供,产品化程度较低。“我们也曾考虑过根据项目经验形成一些平台类产品,但每个产品都有其成长土壤,不是简单的技术投入就能解决的。服务型公司的营销队伍、市场策略乃至内部管理都是围绕服务来做的,根本不习惯于形成和销售产品级方案,观念上、分工上都有问题,所以难度很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服务商就是由于在向专业产品化公司转型的征途中,由于遭遇到重重困境而透脱不出,只好放弃努力作罢的。尽管在国内银行业“旱涝保收”的特定环境下,纯粹项目型公司难以实现稳定现金流增长的问题暂时并不突出,但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样的障碍则必须清除。而对于易诚世纪而言,尽管凭借研发实力在网银领域的产品化道路上实现了不俗的增长,但因为缺少与特定客户的深入合作,也面临着新兴软件产品公司在中国市场环境下所普遍遭遇的增长瓶颈。由此,两家公司的合并与上市,成为欲在金融IT服务领域做大做强做精的最佳选择。

      国内金融IT服务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伴随着金融信息化的进程而崛起的,期间充满了曲折困顿,起伏兴衰。如今,当金融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之时,只有具备咨询、实施和运维综合能力的IT深度服务的供应商,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才有能力应对金融业发展的急迫和高标准需求。而类似于易诚与宇信,这样的深度产品型公司与专业服务型公司的强强合作,则意味着国内金融IT服务商拥有了一种更深远的视野:突破仅仅依靠自身管理及业务创新寻求生存发展的单一选择,专注于更加宽广的产业链整合。有专家断言,这条成长壮大之路一旦开启,国内金融IT服务商必将挣脱种种先天不足的束缚,以更加强有力的步伐,融入金融IT市场的竞争格局之中。



    附件: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BPO产业基地规划方案确定
    下一篇:信息化十年究竟再造了什么?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国内金融IT服务商生存状态剖析 国内,金融,服务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