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开发区产业选择的应对策略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早期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包括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而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象。产业选择则是指一个经济区域(如经济开发区)在规划发展或产业调整过程中对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安排和部署。

    对经济开发区来说,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并及时做好区域产业规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下面就结合开发区建设发展实践以及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产业选择的应对策略。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和现状

    迄今为止,历史上已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最近的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并由此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向外转移产业,其内在的动因是移出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需求所致,而根本动力则在于移入国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庞大市场。这里所说的成本优势既包括劳动力成本,又包括土地等资源成本,还包括税收等综合性商务成本等。

    尽管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出现在制造业领域,但其内涵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资源密集度来看,产业转移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从附加值来看,由低附加值产业(如纺织业)发展到高附加值产业(如集成电路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产业转移的驱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化纤业到资本密集型的钢铁、造船、炼化行业,再到兼具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汽车、机械、电器制造业,直到现在的技术密集型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制造业。当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显现出区域间的不平衡——即转移来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而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只占FDI的15%左右,这在客观上形成东西部产业梯度差的同时,也为我国东西部地区间产业的再转移创设了可能和机遇。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所进行转移的产业会有所不同,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则是必然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的不断提升。今后,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发展需要以及原有传统制造业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东部地区所将承接的产业主要集中于高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的“三高”行业。未来几年内,传统制造业将逐步向适于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国际产业转移新热点的出现。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进,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外商投资服务业也将越来越多。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美元,比上年增60.2%,占上海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达到了52.9%(首次超过50%)。与需要耗费大量土地、能源的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以其所具有的科技含量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征而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优势的必然选择。事实上,目前上海所确立的“四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定位已反映了这样的发展趋势,而且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上海承接服务业转移的总体规划。

    3、国际产业转移新方式的涌现。在过去,国际产业转移往往只可能在具备产业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内出现;近年来,其发展趋势则发生了转变——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向日益明显。如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台湾信息产业投资集聚区为例,该集聚区现已在苏州形成了以明基电脑、全友电脑和华宇电脑为核心的IT产业群,并建立起鼠标、彩显、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等多个大规模生产基地。当前,在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联动的发展趋势中,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该产业内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研发、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到中国来(即当前我们正着手的服务业外包)。因此,面对这一趋势,我省各级各类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并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和制定招商中短期计划就显得异常必要和紧迫。

    4、国际产业转移主体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2005年,跨国公司占据了全世界40%的生产和90%的国际投资,60%的国际技术贸易、80%的国际技术转让和90%的科研开发也是在跨国公司间进行的。毋庸讳言,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跨国公司不仅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而且其产业转移的投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直接投资已不再是唯一的投资方式,跨国并购等方式则越发显示出优越性来。正以为此,近年来,上海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效十分显著。总部经济不仅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地方吸收外商投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产生了不小的辐射作用。

    三、开发区产业选择的若干对策

    开发区进行产业定位、选择的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招商和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产业和发展特色。而缺乏适宜的产业招商规划,“捡到篮里就是菜”的被动招商,不但不能发挥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不能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最终导致的就是开发区土地资源的消耗殆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的丧失。

    事实上,开发区产业选择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其涉及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等。这其中,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产业环境中影响区域产业选择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面对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各级各类开发区都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对策,及时做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划和举措。

    1、以“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和高加工度”为着力点,在产业选择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和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完成了第一轮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因此,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中,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区和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转移产业中的优质资本,以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来提高产业转入门槛。为此,相关开发区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产业定位内涵及功能,通过专业咨询机构或有关部门人员建立产业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适于本区域发展的候选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和仔细筛选,增强招商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2、以区位优势为重点,在抓实国际服务业的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当前,在抢抓服务业外包的过程中,开发区必须综合考虑政策环境、竞争环境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临港的区位优势,及时制定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和国际贸易业的相关产业政策,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包括项目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在这所谓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中,许多跨国公司常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如后勤、财务、呼叫中心、研究开发、软件设计、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分析、办公支持、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专业服务公司,再外包出去。就我省开发区而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做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总体规划和相应举措,以此来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

    3、以组团化、产业链整体转移为核心,在细分领域和主动招商中促进产业集聚。当前,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等方式已取代项目招商而逐渐成为了新的招商方式,如青岛开发区提出的“以大项目招商为中心,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产业集群”的招商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景下,跨国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资源的调配,他们普遍需要以最低的成本将非核心业务就近外包。这样,跨国公司的固定供应商就会跟随核心企业向目标国转移,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产业链整体的转移。不仅如此,这样一种以产业集群而进行的主动性招商,不仅有利于区域形成选择性的产业生态系统,而且还能提高区域产业的稳定性,保障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以综合投资环境的优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能力、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优惠的税收政策、低廉的土地批租价格是各地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强力竞争手段,甚至因这样的血拼而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大量公共资源的损失。近年来,以税收、土地为核心的招商政策以及财政支持和创新基金为主的科技发展政策已在各开发区显现出同质化倾向,依托政策本身已无法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形成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过分的财税优惠政策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导致投资企业的决策系统失衡,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过低的综合商业成本有可能使得跨国公司放松对所转移产业的技术先进性要求,放松对工艺能耗指标等成本的控制,最终损害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区的产业转移尽管也看重投资地低廉的商业成本,但更看重投资地整体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开发区为企业创造的环境将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政策层面的单一环境,而是通过对产业资源、财政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并加以科学配置后所形成的综合系统环境。因此,开发区应着力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体现区域差别定位,加强特色招商,进行制度创新,制定能够从深层次刺激创新的政策,并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开发区管委会应重新明确自身定位,成为开发区发展战略的规划者、资源的整合与提供者以及区内企业互相合作的协调者,真正以良好投资环境的优化来吸引投资者,确保开发区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提升。



      (首发子站:池州市青阳县商务之窗)

    上一篇:人力资源有限刺激RPO机制流行
    下一篇:中国陷入外包边缘化危机7策略解析迷局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开发区产业选择的应对策略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