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独立以来,社会主义、贫困和以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一直是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成百上千万的印度人正在奔向祖辈们难以企及的理想:那就是比父辈过得更好,并为子女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39岁的Sanjaya Sharma说,“如果是十年前,我的儿子就会接我的班。”他在新德里亚穆纳河(Yamuna)岸边的火葬场工作。在那里,露天火葬用的柴堆矗立在大约100个水泥平台上。Sharma的工作就是保证尸体完全火化。此外,如果死者的子女不能出席,将由他负责按照神圣的印度教仪式,用棍子刺穿死者的头骨。Sharma的父亲也是做这个工作的,作为印度社会最为卑贱的工作之一,这种工作每天的工资只有200卢比,约合5美元。
已是五个孩子父亲的Sharma说,“我不希望孩子们走我的老路。我希望他们进入商界、接受教育、获得受人尊敬的职位、学习电脑并自食其力。”Sharma和妻子督促家里最大的孩子、14岁的Khushboo取得好成绩。Khushboo说,她希望能在孟买的私营企业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去美国。
印度人──其中有许多来自下层社会──感受到的这种新契机也正是这个泱泱大国经济再度觉醒对社会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之一。
印度经济的平均增速在过去四年达到了约8.6%,如果这一速度得以保持,那么印度国民的平均收入将在十年间增长一倍。印度公司正在吞食着西方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印度的专业人才也认识到了国内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纷纷回国创业。而贫穷的印度人也正从农村涌向城市,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Indian Counci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主席安德烈•博特利(Andre Beteille)说,人们有了心理上的突破。73岁的安德烈在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获得独立后不久就开始研究印度社会。“印度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群体认为,他们和其他民族相比并不逊色。”
从人口统计学方面来看,有证据表明,印度经济的繁荣局面还将继续。印度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都不满15岁。10月份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印度将在全球劳动力人口增长中占到近25%。与之相比,中国的人口却在快速老龄化,世界银行9月份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将从2000年占总人口的67%降至2050年的5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最近表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在2006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所谓购买力平价,是指根据不同国家商品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
印度重新焕发的活力和这片古老土地的悲惨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约占印度人口70%的农民中仍有许多生活在贫困之中。营养不良、婴儿夭折和其他儿童疾患十分普遍,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原因在于印度几届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而且许多面向贫苦人民的公共和救济资金都被腐败蚕食了。
此外,印度也不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乐观情绪了。在赢得独立之后,印度领导人认为,作为一个宽容、非宗教的民主国家,印度有能力获得全新而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向经济发展倾斜的情况下。从那以后,印度的稳定与同年获得独立的邻国巴基斯坦的动荡局面形成了反差。不过印度经济的表现在独立后的几十年里乏善可陈,以至于这种速度被戏谑为“印度式增长。”
印度也曾出现过短暂的经济快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经历过三年这样的时期,不过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繁荣局面也终结了。
尽管如此,当时的情况与时下印度大部分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并没有多少可比性──今天发生的一切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印度国内的旅游公司正为人数创新高的观光客应接不暇。而在洗衣机、干洗机和微波炉制造商IFB Industries Ltd.的广告中,面带笑容的年轻女士正注视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表。广告语是,“想着家务事?让IFB解放你吧。”
和仅仅几年前相比,如今印度年轻人拥有的机会要多得多,早已超越了信息技术和呼叫中心的行业界限。而脱离国有制樊篱的全新行业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22岁的Sunil Ji Bhat说,“在我的圈子里,你要么从事工程,要么从事制药。”他属于克什米尔的“潘迪特”,也就是来自穆斯林克什米尔地区婆罗门中的一支。在古老但仍颇有影响的等级制度里,婆罗门是最高等级,依次向下分别是武士、商人和农民。“现在,新事物不断涌现:保险、新闻业、酒店管理等等,而年轻人对这些新领域很感兴趣。”
在1990年针对印度教教徒的大规模暴乱中,Bhat一家和许多人一起被从克什米尔驱逐出来。他们在位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南部的查谟难民营居住下来。曾经富足的一家人自此定居在那里,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一家都要挤在一个帐篷中。
从10岁开始,Bhat就希望成为一名新闻主播。当时,一家人只能收看到一个国营电视频道。他说,“我的父母十分担心。他们认为播报新闻的人一定是通过关系得到这份工作的”。
Bhat目前在新德里印度大众传媒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攻读硕士学位,而他的父母已经逐渐认识到,儿子可能会在电视业有所发展。眼下,印度共有200多个电视频道,还有70多个在等待政府审批。Bhat经常提醒他的父母说,出现在一个颇受欢迎有线新闻频道中的一名主播也是克什米尔的“潘迪特”。
这种变化在种姓制度的最底层可能掀起更大的波澜。21岁的V.P. Gomathi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一个小山村长大,来自“达利特”家庭。所谓“达利特”就是从前的“贱民”,位于印度教种姓制度的最底层,其地位是如此之低以至于被排除在了等级系统之外。
Gomathi的父亲是个酒鬼。她的母亲14岁结婚,从未接受过教育。不过母亲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她和其他家庭成员全力支持Gomathi接受良好的教育。
Gomathi先是进入了一所私立教会高中,后来又到大学就读。她说,“我妈妈认为,女儿不应该再面对这样的处境。”如今,Gomathi正在孟买的塔塔社会科学院(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攻读社会服务的硕士学位。
Gomathi说,因为自己取得的成功,她在家乡面临人们的指责。村民们说,“如果她接受高等教育,那么我们就给她找不到新郎倌了。”不过她的成绩也促使村里其他人认真看待教育。
正如Gomathi的经历一样,新的进步大多是在印度城市里出现的。与之相比,印度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却不容乐观,那里不仅无缘于经济增长,而且随着穷人的不断增多,还有可能走向繁荣的反面。
新德里市场调查公司IIMS Dataworks一项新的研究发现,2004年,83%的印度农村劳动力年收入低于61,125卢比,约合1,540美元。到了2007年年中,18至59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低收入人群所占的比例增加到了86.4%。而印度城市地区低收入劳动力却从三年前占劳动力人口的79.5%下降到了73.2%。
农业改革毫无生气,以至近些年来印度的农业经济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要缓慢得多。
上届政府由奉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人民党领导,它在2004年大选中落败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其竞选口号“印度大放光芒”(India Shining)在许多人──尤其是印度农民看来空洞无物。而目前由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任总理的国大党政府依靠的是脆弱的执政联盟,它在进行有望使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方面的变革也一直显得步履蹒跚。
确保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革之一就是改革问题缠身的公共教育体系。印度的许多教师经常缺课,原因是学校难以解雇这些教师,而且他们进行私人辅导能赚得更多的钱。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5岁以上的印度人中,只有17%接受过中等教育。
如果政府希望发挥年轻人口众多的优势,而不希望因为教育落后背上更大的就业包袱,那么教育改革就极为关键。改革对于满足印度本国居民更高的要求和愿望也十分必要,因为即便是最贫困的印度人现在也将教育视为摆脱贫穷的金钥匙。
印度政府、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们都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必要性。不过许多人对政府的努力已失去了信心。这促使外界呼吁私营领域在促进私立学校建设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即便是在偏远落后地区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印度联邦政府正计划大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包括哪些属于重点学校印度技术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和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的学校网络,而这些学校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美国的常春藤联盟。
印度能否让更多国民在物质和社会地位上取得进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印度的今天能否在历史上被视为一个变革性时期,从而与美国蓝领工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规模进入中产阶级这样的变革期相提并论。这也将有助于缩小纵横交错在这个性情乖戾、层级众多的国家里在宗教、种姓等级、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生存间的种种分歧。
有人说,稳定和凝聚力或许可以帮助新崛起的印度通过将民主和繁荣结合起来在世界舞台上为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树立榜样。而民主和繁荣正是这个地区所缺少的。
印度政府机构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副主席蒙特克•辛格•阿卢瓦利亚(Montek Singh Ahluwalia)说,“我们认为,如果拥有11亿人口的印度繁荣富强,那么世界也将成为一个更为安宁的所在。如果民主在印度不能发挥作用,那么我认为民主也没有未来可言。”这家机构在制定印度经济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追求改变人生的梦想在印度还是个全新的概念,即便对于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个概念也显得有些难以理解。在不久前的一个周一,Home Town家具连锁店的25名雇员在新德里北部的培训机构里聚集一堂。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个名为Gurukool的项目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追求更好生活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员工在工作中更为自信,并认识到开创事业的价值。
在第一天的一轮训练中,这些员工拿到几大张纸和笔,要求他们画上或写出能代表他们理想的事物。在随后的30分钟里,这些参与者不知如何下笔。围坐在一个桌子前的年轻人互相抄袭着各自的答案,拙劣地描绘着脑海中的美妙场景。
在五天的课程中,他们观看了迪士尼的《小飞象》(Dumbo),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如何将自己的局限变成机会。他们还进行了树立自信心的训练,目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需要什么,以及如何达到目标。
Home Town的所有者Home Solutions Retail Ltd.学习发展部门的负责人Azhar Sohail说,“突然之间,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的潜能。在培训的五天结束后,他们满怀信心地走出了大门。”
亚洲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