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不过半,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2位,现代服务业成了青岛市的短板。今天上午,在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给本市的服务业“揭短”。阎启俊指出,全市要充分认识岛城后工业化时期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性,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阎启俊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最近,我们去印度的一家软件和信息化公司考察他们的服务外包情况,他们一共有1万人,平均年龄24岁,每年能创收40亿美元,真见识了智力经济的发展。”夏耕在会上介绍了服务业发展好的国家的经验,指出了现代服务业成了青岛市的短板。
夏耕指出,2007年本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8%,比全市GDP和第二产业增幅分别高出2.8和3.1个百分点,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30亿元,占GDP的比重43%。但是青岛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发展比重、发展层次和外向度“三个偏低”。
占GDP比重偏低,本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3%,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2位,比副省级城市的平均水平低4.8个百分点;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1.3%,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大传统产业仍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外向度偏低,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市的21%。服务外包发展基础薄弱,服务贸易出口仅占贸易出口总额的5.3%,低于全国的8.6%的总体水平,更低于全球19%的平均水平,全国14个服务外包城市中没有青岛。
夏耕强调,要着力抓好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科技与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中介服务、会展等“九个重点产业”;发展服务业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品牌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五个结合”;着力打造“三个载体”,建设一批服务业集群。
今后五年,服务业发展要确保“三个高于”和“两个过半”的目标任务,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二产增加值和GDP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高于二产投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200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4%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3%以上;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服务贸易出口增长20%。
另外,未来五年,本市还将突出抓好“3311”载体建设工程,即30个重点园区、300个重大项目、100家重点企业和100个省级服务品牌建设。
服务业不能当配角
阎启俊: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干部思想要解放
“青岛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交通便捷、信息灵通、经济发达,市场发育好,基础设施完善,完全具备了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在4月15日的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说,在这个前提下,青岛的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大突破。
■思想解放:服务业不能当配角
阎启俊说,服务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彻底破除那种讲发展就是上工业项目的、把服务摆在从属地位,忽视服务业发展的做法,树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重生产轻流通、重投资轻消费的做法;改变服务业发展完全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去主动引导、无所作为的做法。
■深化改革:鼓励资本进非禁区
“要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阎启俊说,要加快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服务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服务垄断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健全完善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服务外包企业,努力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完善布局:打造新的生活岸线
阎启俊指出,服务业的规划布局要紧扣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特别要搞好与实施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城市框架的有机衔接,使服务业发展能够紧紧围绕这个战略布局展开和推进。各区市也都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如何融入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布局。
市内四区和崂山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引进和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研究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特别要研究如何打造城市新的生活岸线、建设新型宜居区。
■营造环境:用电用水逐步同价
“要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政策措施、投融资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具体措施,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阎启俊强调,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规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优先安排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区的用地供应,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开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资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本报记者娄花杨冰
■新闻快评:“揭短”就是“补短”
□姚绍毅
近年来,青岛服务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去年增加值增速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就是有力的证明。而面对成绩,市领导看到的却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12位”的差距,这种“自揭家丑”的做法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一蹴而就,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也不可避免,但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讳疾忌医只能阻碍发展。就像夏耕市长所言,青岛服务业存在的“三个偏低”,都是急需突破的瓶颈。我们只有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差距,才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经济学上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意义更在于,为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青岛作为一个现代化龙头城市,补齐这块“短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短”而后勇,阎启俊书记提出的几个“突破”,已经为青岛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发展的渴望变成实际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自爆家丑”是需要勇气的,也是发展自信的
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