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
沈丹阳,1965年2月出生,经济学博士,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商务部对外贸易促进特聘专家、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特聘专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内外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国际投资与合作、公共财政与公共经济学等。著有《商务促进》、《中国商务发展的新击点》、《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中国展览概论》、《城市、政府与中国会展经济》、《十五期间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等。
记者: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怎样?
沈丹阳: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基础差、起步晚、发展快。长期以来,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较差,这就必然带来服务业在国际交流方面缺乏竞争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这是我国近年才提出的战略,服务贸易也是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展,而美国及欧洲各国早在二战后就着手发展了。但需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据最新预测,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进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这也意味着服务贸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记者:为什么说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
沈丹阳:一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看,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弱,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2005年,运输和旅游服务出口合计占比达60.5%,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服务贸易的形式看,由于服务业“走出去”的偏少,中国企业到国外开银行、办航空公司、开商场的很少,“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把服务业做成品牌的更少,而品牌化这正是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重要特征。二是国家配套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促进本国的服务出口。以英国为例,每年前往该国的留学生很多,单教育出口这项服务贸易每年就为其带来上千亿英镑的收入,为了配合教育出口,英国从签证政策、税收政策、高校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是高端人才匮乏。服务业的竞争、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服务业发展基础差和服务贸易起步晚,我国目前这方面的高端人才还很欠缺。
记者:如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沈丹阳:一是要夯实基础。美国服务贸易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规模最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本身的服务业也是全世界最强的,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二是提高认识。服务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无污染、低能耗,能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倾销、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很少,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政策引导。除了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外,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的开放意识。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独特优势。服务贸易要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我国旅游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红火,国内的旅游宾馆、星级宾馆达到国际水平;伴随着商业的开放,国内商场、超市面貌一新。开放带来竞争,而竞争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度。四是要有重点有计划地打造一部分中国服务贸易品牌。
记者:如何打造中国服务贸易品牌?
沈丹阳: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服务贸易类别共有140多个,如何选择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贸易品牌是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可以考虑打造一批“中国”、“中华”字头的服务贸易品牌,比如中国旅游、中文教育、中国医疗、中国影视、中餐服务等等,这些服务行业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此外,我认为,一些已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要加快推进,比如会展业,近年来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普遍看好的、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在一些会展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会展业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由于会展业的乘数效应对第三产业的巨大带动,对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对招商引资的促进,都有很大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广义的会展业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等诸多内容,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无疑是提升我国会展业服务质量、打造中国会展服务品牌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