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被称之为绿色产业。作为全国20个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城市之一的合肥市,其当前的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如何?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结合本土特色扬长避短做大做强?
7月3日,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调研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合肥市副市长张晓麟与中科大服务外包课题研究人员、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老总汇聚一堂,探讨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远景规划。
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综合排名17位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全国20个产业示范城市中,合肥的综合指标排名位列17。因拥有包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众多科研院校,而有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称的合肥,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具有人才与区位的先天优势,然而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竟争中,要想在服务外包产业中分得一杯羹,合肥的服务外包产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止今年4月,全国二十个示范城市中服务外包企业数4278家,最多的是无锡市有719家,最少的是南昌市17家,未达到100家的城市中有包括合肥市在内的长沙、重庆、南昌、武汉等七个城市。二十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从业数785357人;北京最多超过10万人,其他城市基本在3-5万人,未超过万人的只有哈尔滨、大庆和合肥,合肥从业人员排名倒数第一。
全国20个示范城市平均受训人数近1万人,上海、南京、无锡和苏州达到或基本达到2万人;而合肥市受训人员只有2321人,认证数量25个。
“科教基地”缘何成绩平平?
作为全国科教基地,合肥市的“天资”不差,然而缘何服务外包产业的成绩平平?
据了解,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平均每家企业雇佣人员不到100人,高端人才匮乏,能够直接从海外接包的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是通过二包、甚至是三包开展业务。产业发展缺乏集聚效应,缺乏像东软、软通动力和文思创新这样上千人的龙头企业。面对国办确定的末位淘汰制的压力,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比政策、比资源,而且争人才、争企业。城市间的竞争加剧了我市服务外包项目、人才、企业向政策更加优惠的城市流失的趋势。由于人才匮乏,一些企业甚至出现有单不敢接的局面。
产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合肥市原有的《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中有关服务外包的政策只有4条,与兄弟示范城市相比,政策集成度差,吸引力小,针对性弱。一方面难以吸引一流的服务外包项目落地,另一方面难以扶持本市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敢问路在何方?
虽然合肥市的外包产业发展面临激烈竞争,但在服务外包“成绩单”上我们看到合肥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商务部《2009年1-4月全国示范城市服务外包情况表》的数据,今年1-4月,合肥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8家,在20个示范城市中排名第八;接包合同签约金额2374.45万美元,同比增加276.5%,增幅位居第一;接包合同执行金额1311.6万美元,同比增加244.3%,增幅位居第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无锡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数位列全国第一,据介绍无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其三年前出台的一项“5.30”政策出台密切相关,根据这项政策凡满足一定条件的海外留学人才,均可在无锡获得100万“安家费”、100平方米的房子,以及300万风险投资作为企业启动资金,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投入该市服务外包产业。针对目前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会人员对“无锡模式”纷纷提出了借鉴意见。
据悉,为了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安徽省于今年2月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据悉近期《合肥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在酝酿出台,在租金减免、税收奖励、出口奖励、培训资助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增强对重点服务外包项目的吸引力,扶持本市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企业外流的问题。(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