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对外经济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方面对外贸易持续下降,利用外资数量连续9个月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服务外包出现了逆市上扬。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外包营业收入达到33亿美元,同比增长43%,新增就业人口29万。
以江苏省具体为例,2009年1~5月,江苏省外包产业增长达到300%,其中南京增长430%,苏州增长67%,无锡增长80%,昆山的数字更加惊人——增长470%。全国外包产业增长数字最快的是重庆,2009年上半年服务外包合同额增长2500%,执行额增长1600%。
为什么在普遍萎靡不振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能够一枝独秀,发展加速?
中国与印度所拥有的几乎是用之不竭的具有技能的劳动力资源,加上互联网构造的没有时间与距离限制的全球的交付平台,使每个人,每个公司,每个国家都将面对着一个新的竞争环境。”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回避这种竞争,包括那些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服务与研发,基础性研究都将跟随着制造业之后向亚洲转移。
2009年,东软在国际市场不断加大开拓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在巩固和提高日本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成功收购了芬兰SESCA旗下的3家公司,完成了欧美市场布局。2009年前三个季度东软国际外包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约30%。谁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的低成本商品的制造地,但是我不断听到和看到的是中国正在被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研究与开发的选择地。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将失去他们的竞争能力,除非他们愿意拿与拥有同样技能的中国和印度工程师同样的工资。”
同样的,2008年中国政府宣布投资4万亿人民币刺激内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出口下滑迫使中国制造企业要加强产品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都将给IT服务带来来巨大的机会。根据IDC数据,2009年中国服务市场,包括国内和离岸市场,涉及IT服务和业务服务,总容量为244.3亿美金,预计2012年会增长到近400亿美金。
提升外包含金量
中国外包产业起步于最基本的对日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信息技术外包)起步,发展到目前对欧美市场的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
BPO最早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外银行的成本节省措施。金融机构作为甲方,提供金融相关的IT技术与业务流程,由乙方提供业务的操作处理,比如电话服务中心等。随着在服务过程中对业务流程理解的不断深入,一些外包商的业务服务内容沿着价值链向高端不断延伸,进入到基于知识型、侧重流程创新、市场研发和业务分析为主的领域,便成为了KPO (Knowledge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管理外包)。
如果把整个外包比喻成一座金字塔,从金字塔的底部向上依次为ITO、BPO、KPO,对外包企业的人员、技能、管理等要求也逐次提高。但在向上攀升的过程中,接包方的业务利润率也在逐步提高,竞争对手不断减少,市场的空间则在显著放大。
KPO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知识套利,涉及外包更高技能的流程,而不是拼命压缩成本。它改变了人们对外包行业劳动密集型、简单业务操作”的既有印象,以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崭新面目出现,是传统外包模式一种从量到质的飞跃。
从世界外包市场格局来看,印度正在从中间层的BPO向最高层的KPO奋力攀登。印度工业联盟(CII)最近的调查报告预测,到2010年,印度KPO产业创造的财富将占到印度经济年增长率的46%,达到170亿美元。研究结果还认为,印度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将有望保持每年8%以上,并且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将超过51%,为印度从BPO转向KPO的转变打下基础。这意味着,印度通过KPO将大大提升外包产业的含金量。
制药业、生物科技、IT产业、知识产权研究、汽车和航空工业设计和发展,这些都是KPO时代的优势产业所在。而在印度外包界看来,印度转型KPO中心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出色的研究实验室网络、良好的基础工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广阔的临床试验机会以及培训精良的人力和智利资源,这些都将是印度迈向KPO的推动力。事实上,随着跨国企业更多地将数据和知识产权研究业务转移到印度,印度的IT产业将由此而得益匪浅。
中国与KPO擦肩而过?
KPO正在兴起,而中国外包产业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据毕马威公司研究报告称,KPO服务在2010年全球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仅金融领域就将高达50亿美元。
从绝对数量而言,KPO的市场规模还远不及ITO和BPO,后两者的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2900亿美元和1910亿美元。但就复合增长率而言,KPO45%的年复合增长率远高于ITO的6.2%和BPO的9.7%增长率。
可以肯定的是,金融海啸所引发的洗牌效应将迫使西方的金融机构加大削减成本的力度,传统高端的研发、分析、创新与决策的价值链将不断地被细化与外包。非结构化的操作型业务也会不断地被结构化和标准化,在未来西方金融机构的BPO的标书里,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对于KPO业务的需求。
KPO使传统的BPO服务商进入新一轮的研发与技术升级。高素质的人才会不断地加入BPO的队伍,印度的BPO服务商与西方金融机构的协作和开发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这将直接导致传统的BPO服务商进入一个垂直细分业务”的专业市场。
目前在中国开展KPO业务的绝大部分是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大部分本土外包服务供应商关注的重点仍然在ITO和BPO业务上,当然,即便是ITO和BPO的领域,企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高附加值的工作。不过如果企业认为通过在ITO和BPO领域积累经验,就能够为顺利转入KPO领域作好充分准备的话,那是不现实的。
有ITO和BPO经验的公司来从事KPO,可能有一点点优势,但我认为这点经验既不必须也不很重要,因为KPO和ITO、BPO是完全不同的。”毕马威公司信息技术咨询部全球主管合伙人埃吉迪奥·扎雷拉认为战略和运营不能混为一谈,所以KPO和BPO也不能放在一起个层次衡量,非常优秀的BPO人才经过培训才可以转向KPO。另外,由于KPO对知识、经验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一对一的特性,在维护客户上的难度也会更大。对于KPO厂商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找到并且保留最好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外包领域,印度始终作为中国企业最大的假想敌而存在,因为和印度相比,不管是ITO还是BPO,中国始终处于追赶者的位置上。尽管从长远来看,中国一定会成为KPO领域的第一或第二位,但现在很少有人重视这一市场并对该市场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毕马威公司最新的研究报告里,中国甚至没有被作为外包目的地之一列入研究范围。
假设十年后,1700亿美元的KPO市场中印度独占1200亿,也就是70%的市场份额,中国外包产业又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