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智招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的运作情况如何?作为负责人,对于中心去年整体表现,是否满意?
朱诗勃:招聘服务中心的运作已走上发展正轨。目前已建立一支拥有几十位员工的稳定团队,建立了数据库和招聘管理系统,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招聘服务。迄今为止,已为众多跨国公司、外商代表机构、高科技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成功推荐大量优秀人才。
招聘服务中心的发展将力求完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和规模。2009年,中心受理的委托招聘职位需求数接近2000个,委托招聘客户数达1300多家,主要是签定委托招聘合同的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在合同有效期但未发布招聘需求。
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同行受到冲击,很多小型人才机构倒闭,甚至一些大的人才机构也出现业绩下滑。但是,中智招聘服务中心的表现仍较平稳,未受太多的金融危机影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
记者:以招聘为例,以前是企业自己招人,现在则通过招聘外包服务。从刊登招聘广告到最终录用的整个流程,招聘服务中心都能帮助完成。对招聘外包市场的发展前景,你持何看法?
朱诗勃:对于公司招聘业务来说,与其自己雇佣专门的招聘人员,还不如把这些功能委托给专业公司,这就好比寻找合作伙伴。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会着眼于将招聘功能委托外包,即把招聘之类的事务性功能尽可能委托给专业的公司,转而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专业公司根据需要制定招聘计划,全年掌控客户的招聘项目。从客户类型来看,按照公司规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大公司,招聘需求较多且长期有需求,公司没有HR力量去做大量的简历筛选和面试,委托招聘的工作量很大,有些公司会根据业务情况推出批量性的招聘项目;二是小公司,本身规模很小,不会有很多招聘需求,更不会雇佣HR人员,这往往是招聘服务中心的一次性客户。
从发展趋势看,将招聘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应该说性价比很高。所以,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从专业性分工的角度看,外包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些公司的招聘经理,其工作重心已放在企业人员总体规划上,包括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及人才未来储备的预见性,甚至有些中小型公司已不再设置招聘经理职位。这表明,招聘经理的职能正在转化为一个接口”,即寻找供应商、与中介机构联系,在公司内部和不同部门之间起沟通作用。已有公司提出,希望中介机构能派人员到公司做招聘的协调工作。总之,公司招聘经理的作用,更多地趋向于协调和沟通,而其原先作为主要工作的招聘业务则交给了专业中介机构。这顺应了外包市场分工细化的发展趋势。
记者:客户对于委托招聘有哪些要求?你们如何处理?
朱诗勃:大多数客户会把招聘职位直接交给招聘服务中心。但对于新客户,我们前期会和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
很多委托招聘职位,单从招聘要求看,很难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候选人,因为招聘要求列出的仅仅是硬性条件。而对于中高端人才,客户往往有很多软性要求,这些要求只有通过和候选人的深入沟通才能了解到。
除了与客户公司HR沟通,招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与招聘职位的直接主管进行沟通,因为他是最终的用人方,对候选人可能有很多软性要求,而现在的招聘要求都很标准化”,往往很难表述清楚这些软性要求。
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候选人和主管在软性要求方面不匹配,哪怕其条件很符合硬性招聘要求,也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一定要通过沟通,了解客户真正的想法。而有些客户的想法并不合理,比如对一些职位提出诸多方面的能力需求,但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同时符合这几方面能力的候选人。
另外,因为薪资条件无法达成招聘成功的情况也很多。候选人对于薪资的要求,和客户给出的条件不匹配,虽然候选人已通过前期面试,公司对候选人也很满意,但最后因薪资因素不成功的案例占一定比例。对此,我们会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双方能在薪资方面达成默契。
记者:对于委托招聘,客户考虑的首位因素是什么?
朱诗勃:一般情况下,我们在7个工作日内将第一批候选人提供给客户。对于关键性职位,客户在时间上比较急,希望几个工作日内能直接面试候选人。还有一些职位的需求是长期性的,即客户公司已有员工在岗,仍需要寻找候选人作为储备,我们会不断物色理想的候选人。
记者:目前,委托招聘外包的客户主要有哪些企业?分布在哪些行业?主要岗位是哪些?
朱诗勃:委托招聘外包的客户90%为外资企业。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物流/贸易类排首位,占21%;机械类排第二位,占13%;服务、咨询类排第三位,占11%;之后依次为电子/自动化和IT类,分别为10%和8%。
从委托招聘外包的主要职位来看,销售类排首位,占35%;生产技术类排在第二位,占17%;贸易物流类排在第三位,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