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外包业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13年外包从业人员将达到20万人,五年内将培养5万人的外包人才。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才需求,高校如何了解企业所需,企业能否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日前,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北京)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在北京联合大学挂牌成立。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参加企业培训,以培训课程换取学校学分,毕业后优先获得企业录用。
●服务外包业迅速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北京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收入以年均31%的速度增长。2008年底,北京市服务外包业务收入达到6.35亿美元,占全国14%,其中离岸业务5.47亿美元。北京市教委黄侃处长介绍,服务外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国内生产和对外出口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高校大学生就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由市教委、商委共同挂牌的6家服务外包实习实训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在内的16家培训机构、北京市商务委首批认定备案的近200家服务外包企业、正在申报建设的服务外包相关专业一同形成了一个服务外包产学研”合作链条,是对传统的校企合作、单一的合作形式的一种深度改造。
据悉,北京市制定了明确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目标,即:到2013年,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达20万人,五年共培养和培训服务外包实用型人才5万人,吸引大学生就业5万人。
●外包人才需要哪些综合素质
外包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文思创新公司总监张靖介绍,软件外包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与测试技能,积累一定的项目经验,并熟悉软件企业通常的工作流程。服务外包产业作为软件行业的一个分支,接到的很多订单都是来自欧美或日韩的,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也常常是八国联军”,哪个国家的都有,因此较强的外语能力以及对海外文化的一定了解都是必要的。另外,员工要对客户(发包方)的项目背景和需求充分理解,学习客户特定的专业技术,保守客户机密。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人才服务主管赵强介绍,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在具备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及按照职业规范开展工作的习惯。以软件外包人才为例,需要了解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及规范,并按照此规范规定的处理好与公众、客户、雇主、同事、产品之间的关系。
●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有何种差距
赵强介绍,目前部分大学生不重视基本功的培养,企业的技术要求变化很快,需要学员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基本功,从而具备自学能力,未来在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要求。
张靖介绍,当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是一种普适性教育,具体到软件行业,高校的课程体系更注重对软件行业的方方面面的覆盖,而不过分偏重某些具体的科目。举例来说,某高校在Java语言及应用上只安排了几十个学时的选修课程,而企业普遍认为40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和实践是在软件企业从事Java开发所必须的要求,但由于高校总的课时数的限制,又不可能在校学习期间安排这么多的Java课时。另外一点,高校的课程安排更注重理论的学习,实践性较少。很多高校的学生四年中仅仅在某个暑假安排有几周的工程实践。一些老师由于长期脱离企业环境,所以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不甚了了,仅仅是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规定的知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到了企业,必定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适应和补课”。
●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张靖介绍,学校原有课程体系与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之间的矛盾。根据拟议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分工,有些内容应该是属于高校第一课堂里讲授的,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从课程体系到评价体系、从师资的软件开发能力与项目经验到对实践环节的重视都需要变革。
赵强表示,学费会导致部分优秀的学员流失,不参加培训。同时,企业在培训及院校合作方面经费有限,无法大规模开展校企合作。
北京联合大学培训中心常胜军老师介绍,按照企业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对应匹配,可以将高校的专业教育和企业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学生了解专业课之前,先了解本专业的企业和来自企业的需求,再有针对性的学习专业课程,大力开展选修课程、培训体系建设,送专业教师入企业,引企业导师进课堂,形成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据北京联合大学有关人员介绍,服务外包中心挂牌之后,校企合作将向纵深发展,企业将有机会直接参与大学的课程改革,针对现在大二和大三的教学体系进行一些相关课程的调整,为现有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改革依据。例如设立服务外包实验班,在三年级相关专业学生中启动该实验班的学员选拔,选中的学员将采用3+1”的模式(3年在学校+1年在企业)。下一步学校还将力争申请服务外包本科新专业和专业硕士点,形成从高职、本科到专业硕士各个培养层次、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相互依托的完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