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服务外包是在全球产业升级和服务转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应变能力、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近日,商务部研究院张莉博士表示,近年来,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深化了国际分工和合作。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使得高度依赖美国和欧洲金融服务需求的全球外包行业首当其冲,遭受严重打击,服务外包产业增速放缓。同时,一些国家针对服务外包的政策趋向保护主义,流向新兴市场的投资出现减少。如美国制定新的税收计划,对国外服务外包公司聘请的在美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进行清算;外包企业必须首先保证本国公民就业,并且取消原有的税收抵扣政策等。在此背景下,世界上一些大的外包公司出现损失。印度服务提供商塔塔公司2009年净收益减少18%,其外汇损失达到5140万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大量的市场需求开始集中释放,2010年上半年,服务外包业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张莉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中,作为全球主要服务外包业发包方的跨国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危机过后,跨国企业加紧研发新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成为跨国企业的重要调整方向。全球化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整合的需求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服务外包业将呈现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金融危机给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重新组合的机会,服务外包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0247份,同比增长142.6%;协议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执行金额138.4亿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3513份,同比增长42.75%;合同金额为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6.55%;执行金额2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35%。其中,离岸外包合同金额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5%;执行金额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1%。其中信息技术外包依然是主要外包方式,金额为21.6亿美元,占总额的58.5%。
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的大连、上海与北京将成为全球十大外包城市。到2011年,上海有可能挑战印度班加罗尔世界第一外包城市的地位,而大连与北京将进入世界外包城市前5名。近日,毕马威发布的一份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高速增长,日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外包市场。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张莉博士认为,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了支持中国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商务部首先启动了千百十工程”,从2006年开始,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先后联合公布了两批共11个城市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其次,中国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队伍。很多劳动力在计算机和数学方面接受过良好教育。而且,中国知识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平均IT劳务成本比印度低三至四成。外包业务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优质劳动力,而中国正好拥有,目前这种竞争优势还在有增无减。再次,除了劳动力成本低之外,中国基础设施优越、加上跨国公司需要分散风险,中国就成为许多跨国大公司拓展外包业务的首选地。
另一方面,虽然2009年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总量与增长率都较2008年有很大提升,但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出仅占世界市场的11%,即使2011年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8%,与印度的54%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张莉分析认为,中国目前发展外包市场还面临不少制约因素:第一是中国员工的语言能力。尽管不少人能够阅读英文,但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这是服务外包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第二是职业培训比较缺乏。据外商反映,中国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比欧洲学生扎实,但工作经验较少,需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表示,中国的软件和服务企业将会面对一个更全球化的竞争新格局。未来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全球的软件外包和服务企业,像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埃森哲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服务领域里变得越来越活跃,印度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等企业也在迅速成长。中国的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具备同现实的和潜在的对手进行竞争的能力,包括市场拓展能力、研发能力、业务覆盖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