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上午9点30分,海辉软件(HSFT 19.00 +10.14%)执行董事长孙振耀及其高层管理团队、大连市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包括GE、GGV在内的主要投资商悉数站在了纳斯达克新股开盘敲钟仪式现场。
这是继2007年底文思创新在纽交所主板上市后,近三年来第一家成功实现海外上市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两次钟声之间,以金融危机为间隔,仿佛跨越了两个世纪。海辉软件上市,只是近两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一个开始。7月20日,柯莱特(CIS 14.56 +3.04%)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融资1.47亿美元。
海辉和柯莱特的上市,只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成为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的灭顶之灾,相反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及政府支持等因素,金融危机不但没有阻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反而有了更多的机会。有机构分析,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23%的年复合增长率,2012年将达到433亿美元。
业务增长在国内
连日来,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久未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方正集团以两条制作精良的形象广告出现在了很多媒体上。这两条广告分别是《医疗篇》和《地铁篇》,广告主推的方正地铁售检票系统和方正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都是方正国际的行业解决方案。这是今年3月,方正国际将总部从日本东京回迁到了苏州后,第一次展示其核心产品。
方正国际可以说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中的另类。上世纪90年代,方正出版系统已经占领了海内外绝大部分中文报业和印刷出版市场,但北大方正集团的创始人王选认为,只有开发出非中文出版系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才算真正走向了国际市场。1996年3月,受王选教授之托,管祥红来到日本创立日本方正,开拓日文印刷出版市场,这就是方正国际的前身。
目前,方正国际除了在出版、传统印刷媒体行业的优势外,还依托王选教授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步步进军东南亚、日本及北美市场。管祥红说,现在日本的各大报社、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方正国际的客户。在其营收中,60%的收入得益于这套系统。正是在此基础上,方正国际开拓了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行业,成为一家提供整体行业解决方案及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的ITO、BPO服务供应商。
十几年之后,方正国际在苏州设立国内总部,管祥红认为关键原因是我国软件市场的长期成长性。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与提速,国内软件产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09年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软件技术服务增势突出,全年完成软件技术服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增长31.4%。
如此快速增长的市场不仅仅是方正国际位置动心,也吸引了全球眼球。比如,去年IBM(IBM 122.78 -1.99%)就将企业咨询服务部的保险行业的整个团队从美国总部搬到了中国,以中国为主战场服务全球市场。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 的预测显示,中国在2025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英美之后的第三大保险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保险市场,虽然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对中国的保险行业产生直接冲击,但很多负面的因素已经显示了未来更加严峻的局势,保险企业业务发展侧重点已从增加收入转移到成本控制,同时研究潜在的并购机会,在新的业务领域内重新考虑业务流程外包,这对服务外包企业来讲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软通动力银行保险金融事业群副总裁赵捷表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本土企业的业务量增长最大,金融危机对他们来说更多是机会。一些中国的国内银行陆续将他们的亚太区软件、信息平台测试业务外包出来,这消弭了日韩市场因为汇率等问题带来的业务萎缩。有研究报告认为平均来说,中国外包提供商约47%的收入来自国内买家。仅21%的收入来自日本和韩国,29%来自美国和欧盟”。
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很多中国外包企业获得了远高于印度企业的增长机会。翻开中国TOP10服务外包企业2009年的成绩,一系列数字也许是最好的答案。文思信息(VIT 27.44 +2.58%)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8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44.2%,净利润为21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7%。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1.66亿元,增长12.3%,净利润6.41亿元,增长30.5%;据了解,文思创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欧洲客户业务的持续扩大。其第四季度中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为43.8%;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占公司总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比例分别为34.7%、16.0%和5.0%。
其实,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快速增长几乎是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事情。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更认为是金融危机的机会”,使印度企业竞争力下降,同时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自身能力。
能力提升推动增长
近日,毕马威发布的一份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高速增长,日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外包市场,未来3至5年有可能超过印度。根据各方的统计,在2008年年底之时,中国内地才只有约4000家服务外包企业,而截至2010年1月,中国已有900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
与企业数量上的增长相比,企业的规模和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目前,国内已出现了3家上万人的服务外包企业:东软集团员工人数已达17000人,文思创新和软通动力的员工规模也都突破万人,与印度企业的规模越来越接近。
其实,正是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这两年,是中国企业注重能力提升的最关键时期。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计划等多项经济增长和转型措施,使基础设施、电信、汽车、制药、金融等行业都获得了大量增长的机会,创造了国外大量服务外包需求。中国企业已经利用这些需求建立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体系,并将之推向全球市场。像文思创新因为与海南航空、上海汽车等的紧密合作,为其获得波音(BA 61.32 +0.92%)等公司的订单提供了帮助,这一点是只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印度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这些变化,是两年前金融危机刚刚发生时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没有想到的。那时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刚刚发生,国内服务外包企业一片哀号。当时,正处于飞速增长期的服务外包企业被迫告别了VC支撑——快速扩张——IPO”的成功模式,又重新回到了业务基本面。据说软通动力正在筹备上市,而无论是人员、收入规模还是融资金额等相比,有可能是海辉软件的2倍左右,而不久前,海辉软件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400万美元。
上市之后,中国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帮助其实现海内外并购,实现行业整合,并加强在关键行业和技术领域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服务外包承接的离岸外包市场规模仅占全球总规模的0.5%,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海外并购将直接帮助中国外包企业迅速开拓市场,提升专业能力。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扩张往往会为企业在增长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另外,中国目前有9000余家外包企业,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势必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深入,对于大型外包企业来说,收购兼并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做强的重要手段。
背后的政府之手
当中国经经处于转型的困局中时,寻求多方面突围的政府,对于服务外包的支持变得比原来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从印度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一些企业界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将确立经济转型的主题,而服务外包将被列入其中,作为帮助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单列出来。
早在2006年商务部就针对服务外包行业推出了千百十工程”,希望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2009年开始,北京、天津、大连等21个城市陆续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的到来、实现差异化竞争而纷纷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比如杭州市将自己定位为金融外包”城市。
海辉软件CEO卢哲群在收购美国IT解决方案提供商Envisage Solutions的新闻发布会上,那是2007年3月的事情。今年7月,海辉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上市
一项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09年,80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就业70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近50万人,占全国同期大学生就业人数约12%。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同年9月,财政部等九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发包商的支持政策,为中国外包企业打开了政府外包市场这一全新服务领域。今年4月,再次下发《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69号文),国家从财政、税收、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外包企业以极大的支持。
有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使地方政府有了足够的动力发展服务外包,并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过去很多人羡慕印度免除所有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了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但现在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力度也已经开始赶上印度,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地方政府之间强烈竞争,其服务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现在,地方政府不但成立了很多政府主导的创投、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发展,还与一些大学合作,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比如文思和东软一起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服务外包培养课程。软通动力与无锡滨湖区政府、埃卡内基(iCarnegie)三方于2009年共同建立了软通动力-无锡埃卡内基国际高级IT人才学院,学院采用全英文授课,来自一线项目的经验等办学特色,培养企业中上手快”的学生。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市场游说、政策协调、与各国行业组织进行沟通举办各类行业会议、推动相关部门启动国内市场、构建买家与卖家的交流平台,制定产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为服务外包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理事长曲玲年看来,本世纪的前10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由萌芽走向幼稚。今后的10~20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与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衡量成熟有四个指标:第一,有3到5家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的本土企业。其中一、两家,进入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前10。第二,这些企业有能力覆盖垂直行业市场的IT服务需求(ITO)和基于IT的延伸服务需求(BPO、KPO)。第三,排名前5位的企业,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一半。第四,这些企业的近90%业务来源于本土在岸市场。
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在政府、风险资本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是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相当长期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