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大连慧谷产业园总经理 谢天
一期十万平米呼叫中心
【搜狐产业新区】:年底交付使用面积多少?
【谢天】:大连北方生态慧谷产业园区一共约70万平米,其中产业部分分两期建设,今年一期建设了十二万平米的产业和商业配套,年底大部分完成主体施工。明年起我们将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择机开工建设住宅部分,同时产、商业部分的二期也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工。
【搜狐产业新区】:产业部分一期和二期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谢天】:一期主要是呼叫中心、总部基地与行政孵化中心,二期是标准研发中心。
【搜狐产业新区】:特色产品是什么?
【谢天】:采用了海洋文化,楼宇与海洋文化中的海鸥、礁石等相呼应,符合大连这座城市的特点。同时针对北方生态慧谷的产业定位,进行了专业的产品设计,如:针对呼叫中心聚集区,每栋楼的层高、荷载、隔音、网距、消防、楼道、弱电等都与众不同,还特别考虑了员工心理健康与生活便利,在内外景观、食堂宿舍,甚至卫生间设置等方面都做了专门调整,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不同物业载体形式,不仅是我们提供给每一个入园企业的最好礼品之一,也是我们园区产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直面大连软件产业转变
【搜狐产业新区】:如何看待大连软件外包产业的竞争格局?
【谢天】:在服务外包行业,大连正在经历几个转变。
首先,大连正由一个国际化城市向全球化城市迈进。之前大连一直在做日韩的海外外包,是一个典型的因地缘优势而快速成长的国际化城市。现在凭借长期在服务外包领域的积累,有越来越多的欧美企业也看好大连,这些企业与业务不断推进大连的快速成长,也使得大连成为一个不仅仅依赖地缘优势的全球化城市。
第二,大连正从接包城市向发包城市转变。大连逐渐在成为东北亚的经济中心,不仅在接收日韩外包业务,同时也把这些业务分到国内其他的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第三,大连正从一个服务外包城市向科技创新城市转变。大连不仅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工业设计、软件研发,大连也非常关注。我们一直在说,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现在正是中国服务到中国创造德元年。在多年服务外包的资源积累上,大连也正在进行着这样的蜕变。
【搜狐产业新区】:大连软件行业发展的挑战是什么?
【谢天】:大连的挑战一直都在,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大连专业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支撑现在的产业体量和规模有一定问题。
第二是政策,大连遇到越来越多服务外包城市的挑战,比如重庆、南京、西安、武汉等,这些城市,无论是政策还是人力资源都构成了威胁。
第三是创新能力。能不能从外包城市转向创新城市,如何转变,是否具有转变的能力,都是较大的挑战和疑问。
【主持人】:在大连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下,大连生态慧谷的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谢天】: 第一是产业定位。大连慧谷不仅延续了泰达的集团优势,全力聚焦呼叫中心产业,还会针对大连特点量体裁衣,关注包括呼叫中心在内的服务外包产业。此外,我们还与一些著名高校签署了物联网方面的协同实验平台及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构建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孵化创新平台更多的构建园区创新创业的氛围。
第二是社区定位。依托绿色环境基础,做成生态、低碳的园区典范。关注人的需求,将人与自然、人与企业及人与人的关系综合考虑,打造专业平台。在这方面,我们规划了10个平台,20项计划。通过这些,最终实现社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打造一个幸福园区”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更加注重中小企业
【搜狐产业新区】:提到大连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这是否影响到大连生态慧谷的招商选择?是否更多吸引国际性企业入驻?
【谢天】:在产业定位中我们既考虑到集团在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资源,也考虑到大连的城市特性。我们的物业载体、服务体系与营销策略都与产业定位紧密相关。对企业规模而言,一般园区都会倾向大商名企,大商名企非常好,但是会占用大部分资源。我们同样希望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能够让我们的潜在合作伙伴知道我们具备了为优秀企业服务的能力。但我们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关注我们园区,因为园区的活力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不仅希望激发整个园区的创新创业氛围,而且使得城市产业更加丰富与完善。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是通过与众多中小企业在企业服务方面的重复性交易,完善我们的产业发展能力,构建我们产业孵化平台,进而解决连锁化园区运营的挑战。
【搜狐产业新区】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谢天】: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孵化平台。在孵化平台方面,我们要做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 利用园区的力量,降低创业者与创业企业的生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生态环境、优化城市配套,使得创业创新氛围获得成长的沃土。
第二, 快速介入资本,我们在投资基金这一领域,有一些很重要的合作伙伴;相关政府部门也对创新基金有安排;此外,我们在孵化器建设与风投合作上也在不断探讨新的模型。
第三, 我们希望提供综合管理型的服务。不仅是提供免租服务,还希望在孵化器中解决创业者遇到的企业发展问题,包括创业导师、公共财务、公共法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构建企业发展的内生循环系统。
第四, 我们希望做一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构建创业者的沟通平台,利用园区的力量把创业者、行业专家与风投机构纳入一个空间中来。园区本身就是在做空间”,把社会化的创业者,社会化的创业资本与社会化的创业服务集中在一起,做好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