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与台湾的经贸往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经济合作”这一主线,从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个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3年上半年,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两岸经济合作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入。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台湾是中国大陆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地之一,2012年大陆承接来自台湾发包的服务外包业务达 12亿美元,位列离岸发包市场的第五位,同比增长速度达53.9%。
一、承接对台服务外包的背景
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大陆市场更是台湾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2012年台湾在大陆的投资金额达到 61.83亿美元,是大陆吸收对外投资的第四大区域。大陆丰富的要素资源、优越的投资环境、广阔的销售市场都吸引了大批台湾企业。台湾企业投资大陆市场的选址从福建、广东,到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更是向中西部城市、环渤海区域转移;经营的产业也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向房地产、商业、金融、旅游、专业服务、医疗、教育等服务产业转移,服务业投资比已超过25%;投资方式也逐渐摒弃以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特征,长期深度合作成为主要模式。
经过多年的开放合作,台商企业已经逐步熟悉大陆的商业环境,赢得一批大陆市场客户,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同样大陆政府也在面向台湾企业的服务理念、政策设计、配套完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两岸合作模式更加成熟,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合作土壤已经孕育。
二、承接对台服务外包的模式选择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台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开展服务贸易的交流活动不但能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有助于推动两岸经济结构升级,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台湾交付,大陆服务”的模式
为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已陆续出台各类政策完善产业环境,扶持企业成长。然而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企业承接业务普遍属于低端环节,在承接一、二手单,开展高端业务方面面临挑战。
跟踪调研发现,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环境认可度仍然不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有疑义。鉴于此,将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作为承接国际市场业务交付中心成为企业提高承接能力的一条途径。
香港接包-转包内地”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一方面,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最多功能的自由港,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协调机构在此云集,业务流程也逐渐转移至地区总部完成,承接国际一手包的优势突出;另一方面,香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健全灵活的经济制度为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对于哪些对中国市场有疑虑的国际机构通常会选择香港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共同开拓大陆市场;加之对香港高服务成本的考虑,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日益盛行。
在发展对台服务外包时,同样可以借鉴香港服务外包发展经验,采用台湾交付、大陆服务”的模式。以台湾为交付地,承接台湾企业的转包业务。鼓励企业在台湾设立交付中心,或者推动台湾高端服务企业与中国大陆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铺平业务转移通道。
(二)承接台湾当地需求释放的模式
台湾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一度下滑,据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 2013年台湾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3.6%,未来将持续稳定增长。台湾经济的发展受大陆市场影响较大,十八大后大陆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已不是唯一关注指标,转型中信息消费、健康服务、创新发展、高端服务等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此外,台湾经济的发展还依托于两岸政治互信、自由贸易进程,对接大陆产业链的深入和广度将影响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同时,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成本压力上升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有丰富人才储备、科研实力雄厚的大陆市场成为台湾企业寻找外部资源的主要选择。
除此之外,在大陆的台商企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要。截至 2012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7000多家,总投资额超过 570亿美元,这些台资企业以从事加工贸易类的制造业企业为主,受国际市场萎靡、内部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企业运营陷入困境。重视研发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从产品层面推动企业转型”;重视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成为台资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转型中的台资企业在承接台湾当地需求释放过程中存在显著优势。
面临上述发展机遇,建议积极对接台湾客户,承接当地需求释放。支持台资在大陆市场打造总部经济,建立运营中心、研发中心、后台支持中心等。
三、承接对台服务外包的区域选择
承接对台服务外包发展区域布局应坚持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环境、人才储备等因素,积极构建以示范城市为主体,辐射台资集聚地,分工有序、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对台服务外包产业带,由节点式的产业集聚向网络化的整合型的产业园发展,构建以海西经济区为窗口,长三角区域集聚高端,环渤海区域为补充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海西经济区
2004年,福建省首次提出构建海西经济区的设想,发挥其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作用,拟将其作为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海西经济区覆盖福建、浙江、江西及广东四个省市自治区的 20个城市,这些城市濒临台湾海峡西岸,在承接台商转移方面有先天优势,是台商转移的第一个阵地,同时海西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承接-转移”的区位功能突出。
此外,海西经济区还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始对台贸易的区域,是与台湾语言文化习俗最为相似的区域,这些优势为将海西经济区打造成为对台外包的前沿阵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海西经济区有望成为对台服务外包的窗口,以福建省作为中心区域辐射展开,下属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福州市则是主要承接地。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应发挥其岛屿优势,营造自由贸易环境,建立两岸服务外包示范区,以两岸共建的思路,吸引台湾企业入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厦门市应发挥其示范城市的品牌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借助厦门大学的高校资源,通过成熟的基础载体及号召力的招商活动,汇集两岸智慧,服务全球市场;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凭借其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依托在软件产业领域的领军地位,搭建与台湾的合作共赢关系,以技术领航,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二)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区域是当前台商企业的主要集聚地,汇集了全国过半的台商企业,台资规模也在国内领先。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来看,长三角区域丰富的人才资源、便利的区位优势、先进的基础设施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服务外包企业集聚。
在区域内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五个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下,整个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示范突破,以积极承接高端业务为发展思路,追求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从商务部统计数据来看,长三角是当前承接台湾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区域,占比达 80%左右,然而台湾市场却不是长三角的主要发包市场,这一方面由于台湾当前服务业务转移规模有限,另一方面说明聚集在长三角区域的台湾企业除了承接来自台湾本地的业务外,更面向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以至于国际市场。未来在对台服务外包发展中,应坚持以上海为龙头,发挥国际大都市的优势,重点集聚台湾区域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并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创新研发;江苏省则以现有从南京至苏州沿沪宁线形成的 IT产业链为依托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同时围绕在扬州、泰州到镇江沿江一带聚集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带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浙江省应突出其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运作灵活、人才培养领先等特色,强调研发创新,在对台科技研发外包领域寻找增长点。
(三)环渤海区域
成本因素是企业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环渤海区域在商务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另外丰富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充足的劳动力等都吸引着台资企业逐渐北上,这一轮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金融、光电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的投资。随着台资企业的进入,与当地经济联动发展,加深与台资的合作交流,为开展对台外包奠定了基础。环渤海区域深具服务外包发展潜能,北京、天津、济南、大连等示范城市各具特色,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为推进对台外包进程提供支撑,环渤海区域有望成为对台外包的重要补充,是长三角对台服务外包业务转移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