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ICT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报告之二:投资新动向、新趋势

      2005年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继续呈现,跨国公司在深化在华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全球资源整合,其在华企业独资化及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势头进一步显现。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巨大,为跨国公司实施信息技术现代化和提高效率创造了发展机遇。2005年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继续呈现,跨国公司在深化在华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全球资源整合,其在华企业独资化及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势头进一步显现。

      加大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近几年来,ICT跨国公司通过加大投资、实施在中国发展的新计划或新战略,扩展其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2011年5月,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访华期间曾宣布,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市场继续投入14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2012年9月,微软大中华区CEO贺乐赋在北京发布2013年新财年企业战略时宣布,未来五年将增加15个省20个城市的业务布局,目标是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业的IT顾问。

      2011年11月, SAP宣布了SAP中国发展计划,将在2015年之前对中国投入近20亿美元,着重培育中国企业IT生态系统发展。

      2012年4月,作为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落地内陆城市陕西西安。在西安高新区投资的存储器项目是三星电子最领先的技术,每月可生产10万片,需要场地130万平方米。投资的一期为100亿美元,其中第一阶段为70亿美元;第二阶段为30亿美元;第二期为70亿美元;第三期为130亿美元。总投资届时将超过300亿美元,项目将直接带动约1200人就业。

      2012年7月,甲骨文公司发布了全新的中国增长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展在华业务,加深与合作伙伴的合作。

      摩托罗拉调整业务后,中国仍是重心之一。2012年9月,在摩托罗拉的规划中,未来北京与桑尼维亚、芝加哥将成为全球3个主要的研发、市场、销售的区域。从这来看,北京,乃至亚太区也还是摩托罗拉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惠普CEO惠特曼的五年复兴计划中,中国市场被赋予极高的希望。因为无论惠普怎么变化,中国惠普是少数几个能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分支机构之一。

      2013年1月,苹果CEO库克从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高调会见了媒体记者,表示希望中国未来成为苹果最大的市场,苹果的新产品能够在中国面向全球消费者发布。

      突出主业归核经营”

      自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 H amel)于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逐步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市场、核心顾客和核心产品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上,将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边缘,或者关联度低的品牌卖掉或外包, 逐步削弱或放弃了企业的边缘业务。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突出主业和归核经营”已成为新世纪跨国公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特征,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战略是系统性战略收缩和转型,主要举措包括:公司主动采取裁员、缩减支出、合并机构、出售旗下品牌的措施减产、停工等。

      1.多数跨国公司开始实行战略性收缩

      在经济发展前景不明和资金链吃紧的压力下,多数跨国公司开始实行战略性收缩,以期回笼资金,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2008年,惠而浦与苏宁签署协议,将空调委托给苏宁独家销售;2010年,飞利浦将电视机业务的生产和销售出售给冠捷;松下将三洋白电部门以100亿日元的价位出售给中国海尔集团。

      (1)摩托罗拉全面调整市场战略:在战略上展开新的精品路线”。2011年1月,摩托罗拉正式拆分为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系统两家独立公司,同年8月,摩托罗拉移动与谷歌达成协议,作价125亿美元出售。2012年 12月,新加坡代工厂商伟创力宣布将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天津工厂,并接管其巴西工厂运营,这意味着摩托罗拉手机今后将全部交由代工完成。

      从拆分为两家公司然后联姻谷歌,再到现在各种裁员、关停、转让,人们曾经熟悉的那个摩托罗拉越来越轻,出售摩托罗拉移动天津工厂,摩托罗拉将改变以往的机海”战术,将集中资源推出高端智能手机,并通过这些明星产品与苹果iPhone和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竞争,并带动公司逐渐走出困难期。通过一系列调整之后,摩托罗拉移动将轻装上阵,变得更加灵活和富于创新能力。

      未来摩托罗拉将专注于四大产品线,主要包括以RAZR为代表的高端机、Droid X系列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图像身份认证。

      (2)思科业务重心向本地化转移。思科以前做的业务种类非常多,2011年10月以后,将业务重点放在了五大领域。第一,核心路由、交换、服务,包括安全性和移动性技术领导地;第二,统一通信与协作;第三,数据中心、虚拟化、云计算;第四,视频;第五,业务转型架构。从战略角度而言,这一研发力量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强思科在五大专注领域(核心网络、协作、数据中心/虚拟化/云计算、视频、业务转型架构)的发展。

      (3)苹果公司的业务外包。跨国公司改变过去以所有权关系和垂直一体化为特征的传统组织模式,外包附加值较低的模块,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更加深入地控制世界市场。如苹果公司,本身主要负责产品研发设计,部件生产交由三星、爱普生、夏普、东芝等公司,组装则由富士康等完成。苹果公司只保留最核心优势,并获得最大利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苹果公司的盈利不降反升,2010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大增67%。

      2.业务转型升级是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永恒命题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老话题,是一个客观存在、需要企业去解决的永恒命题。一家企业如果想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或者想要扭转经营不利的现状,就要针对市场发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寻求适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对有潜力的业务加大投资,对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无关的业务进行剥离。这种并购、剥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转型的目标。在战略转型面前,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做出抉择。例如,Ibm 和思科由制造转向服务;英特尔由软件转向硬件。

      IBM曾经是硬件制造业的蓝色巨人”,如今是服务行业的全能大亨”,IBM这家百年老店的转身堪称企业转型的经典案例。1993年,IBM开启了从制造商到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之路。从专注产品到随需而变”,IBM视客户为中心,转变发展视角,准确抓牢高利润增长点。2011年IBM宣布:其23%的收入来自软件,21%的收入来自硬件,而来自服务的收入已占到56%。这是IBM转型路上的标志性路标。

      3.跨国公司裁员事件时有发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趋缓,跨国公司裁员事件时有发生。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跨国公司裁员加剧。在裁员浪潮中,ICT业首当其冲,其中诺基亚、惠普、索尼、NEC、松下计划裁员人数超万人,摩托罗拉、瑞萨电子和RIM计划裁员数千人人。与此前常被豁免”的情况不同,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机构也被列在裁员名单内。引起跨国公司大规模裁员的原因复杂。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主要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外需、订单减少,一些跨国公司经营面临困境。就中国而言,高速扩张期基本结束,经济放缓压缩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税收、行政成本均有所上涨推高了公司运营成本,两大因素自然挤压跨国公司的利润空间,裁员势在必行。

      从内因看,公司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变化也是公司裁员的原因之一。公司并购、市场或业务的区域性调整、非主营业务剥离等,也会实施裁员。

      从行业特点看,技术更新快、消费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行业,容易因产业技术方向转变和生产力提高,带来人力资本的节省,因而出现大面积集中裁员。

      目前有些公司还在观望阶段,在经历了2009年经济的V型反弹后,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裁员,而采取给员工放假、减薪的方式,等待经济反弹时的订单增加。如果2013年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可能会有滞后式”裁员的出现。

      对于跨国公司裁员而引起的失业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劳动力市场本身就具有经常性的结构更新。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失业率会略高一些,是全球经济新陈代谢、逐步寻底的必然过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加速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跨国公司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核心资源投向经历了从以制造为重心,到以营销为重心,再到以研发为重心的三大战略阶段。ICT跨国公司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领先的客户需求和高性价比的人力资源,开始重点建设其在华的研发机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布局中的地位更是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大在华研发投资力度

      2008年以来ICT跨国公司相继加大在华研发投资力度。2012年9月,微软中国宣布最新在华发展战略,在新财年中年度研发投入也将超过5亿美金。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在过去几年中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12年三星电子连续两季缩减设备投资规模,但投入研发费用却不手软,全年研发经费将高达12兆韩元(约109.8亿美元)。2012年6月,德国电信在中国武汉设立首个全球开发中心——德国电信光谷开发中心,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万欧元,建设周期4年。经过十年的努力,IBM在中国不断的投资,现在发展到5000多人的研发团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部门投资最大的一个企业,它已经成为在全球开发集团当中最大的一个开发中心。

      2.增加在华研发中心数量

      根植本地研发是中国三星的生命力,迄今三星已在中国设立了24个研发机构,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IBM在中国不同地区设有多个研究中心、开发中心、创新中心和中国系统中心。目前IBM已经在中国多个省份设立了创新中心,仅以北京为例,就已设立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

      由于奉行本地化发展战略,微软在中国的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等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微软中国已成为微软除美国总部以外机构设置最全面、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

      3.提升在华研发中心的级别

      近年来,一些ICT行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层次进一步提升,已开始将其纳入全球研发体系,并发展成全球性研发中心,面向区域或全球市场研发的功能逐步显现,中国正在逐渐成为ICT行业全球研发的枢纽地。

      例如,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是微软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总部,拥有由超过3000名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东京、首尔、悉尼和曼谷等地,已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

      2011年8月,IBM公司全球最大规模的研发中心之一的IBM中国系统与科技(无锡)开发中心顺利签约落户江苏无锡。这也是继2008年全球首个商业云计算中心入驻无锡滨湖后,IBM与无锡的再度联姻”。此次在无锡设立的研发中心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最大规模研发中心。”

      4.由依赖总部的输入型研发体系转向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输出型研发体系

      外企的中国研发机构何时能开发出主打中国市场的助力产品,才可以证明其研发本地化和创新的能力。以三星手机的开发为例,以前三星都是先开发欧美型号,后引进到中国。而近些年,三星已有多款手机实现了全球同步发布,甚至先开发中国产品。三星手机前期的市场调研、企划,再到后期设计、定型、研发、质量保障、生产、销售、售后,基本上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是在中国本地完成的,这种方式叫做现地完结型。在独立研发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特色,保持核心尖端领域优势,对于在国际上也有优势的技术或产品,三星将反过来通过该集团的渠道推广到全球,一改往日的输入型研发体系,转变成一个能够研发出全球性战略产品的输出型研发体系。

      5.不断扩展在华研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ICT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展,它们大都采取了开放的研发策略,通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委托合同、联合研发、平台共享、战略伙伴等多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中国研发资源。

    图1-5 ICT行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合作六种模式

      布局中国新一代信息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和很多地方的新兴产业规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的都在相继推出,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兴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对我国的投资战略,通过对华投资规模的增加、投资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设立研发心等,不断提升在华新兴产业布局。

      早在2008年IBM就开始布局中国。在IBM的智慧地球和云计算战略布局中,到2015年,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例要占25%。2013年,IBM将专家集成系统、云计算、大数据、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城市等业界热点技术和领域作为渠道重点,并将进行大力开拓。

      同样是软件和数据库见长的微软也在云计算领域投下重注,该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要求公司上下70%以上的员工参与云计算相关的研究和工作,强调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决心,并加大中国的投资和战略侧重。

      2011年6月,第一个中国惠普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在天津成立。2012年,惠普全球的云服务收入增长了39%,达到 40 亿美元左右,惠普也由此成为全世界云基础架构方面的领军厂商。

      强强合作纵深化发展

      战略合作是全球趋势下的盈利模式,更是竞争市场的有效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日益缩短的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以及日趋复杂激烈的全球竞争等新现实,单打独斗发展的传统思路已经行不通,于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之间建立起了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包括建立合资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许可贸易、特许专营、合作生产和销售、勘探协议等。

      战略联盟的好处是可以共同分担研究开发费用、分散与减少风险、取长补短、优势叠加、取得技术协作溢出效应,这样既可加强各方的竞争地位,又可避免两败俱伤。中小型跨国公司加入国际战略联盟还可以弥补企业规模不足的缺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投资方式多元化

      ICT企业投资方式趋于多元化,包括收购、合并、合营或合资、外包等。我国境内发生的ICT行业并购案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收购、不同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设立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企业。其中收购是最主要的形式,其次是设立合营或合资企业,最后是合并。

      据商务部条法司公布的数据,2008年8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的并购案例共有669起,其中ICT行业约占65起,占比约9.72%。其中包括不少国际知名的外资ICT企业之间的并购,如德国英飞凌公司与韩国LS产电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日本TDK收购德国EPCOS公司,甲骨文收购太阳等等。并购领域主要集中在IT硬件、半导体芯片和应用软件、存储等等。其中IT硬件在我国ICT行业并购中约占1/3,是我国ICT产业发展较好的领域。

      除了股权投资外,还有以外包为主的非股权投资方式。例如: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合作与外包事业部,旨在加强与中国政府和外包产业界的全面合作,通过微软软件外包、人员培训,解决方案开发等合作方式,与国内优秀的外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与业界的创新合作,增强本土软件企业的开发实力和人员技术,携手打造共同发展和共赢的软件外包生态环境。

      2011年中国多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离岸ITO业务占比超过50%,业务发展迅速。北京以软件外包为主;大连以对日的软件研发外包为主;南昌主要集中在系统操作服务、应用服务及基础技术服务领域。2012年ITO占比超过60%的部分城市有大连(86.0%)、北京(73.4%)、南昌(74.1%)、上海(68.3%)、杭州(66.1%)、厦门(:63.5%)、成都(60.4%)和南京(60.3%)。

    来源:《服务外包》杂志 作者:何曼青(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富士施乐位居在华跨国服务外包企业第三
    下一篇:ICT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报告之一:投资现状与特点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ICT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报告之二:投资新动向、新趋势 ICT,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