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清算安排日前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落地,人民币国际化”话题再度升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跨境交易量正在日益增加,其全球前景可期。不过,也应看到,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需继续强健经济,稳步推动改革,夯实全球对人民币的信心。
来自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人民币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第七的地位得以继续巩固。不过,从人民币结算金额的全球占比看,还只有1.57%。而美元和欧元的占比分别占到约四成和三成。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者王红英(博客,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每年人民币的使用占比都在快速上升,但基数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到2%的全球交易结算占比,和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王红英说: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交易货币,而且在讨论作为一种储备货币,谁真正愿意持有人民币来保值。这需要对中国经济,对中国金融体系信心很足。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等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此外,一种货币的国际化有收益,也有成本,需要多方考量。”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学者何兴强预计,未来人民币发展成为能够与美元、欧元比肩的国际货币,需要建立起自身的国际信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金融体系的不断成熟、更广更深等都是必备条件。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全球经济项目研究员戴维·肯普索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中国需要保持连贯的有效监管,来应对不良债务等问题,以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维持金融机构的信用度至关重要。
何兴强还谈到,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离岸中心、以跨境贸易结算的方式,在境外形成人民币长头寸,再通过人民币离岸中心,使境外人民币可以回流至国内。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加上离岸中心提供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保障了境外人民币持有者能够把人民币换为美元或其他外币,他们用人民币结算就没有风险。这样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进行下去。”
加拿大塞尔温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世林对记者说,国内外汇管控机制和政策配套的进步和完善,是离岸结算中心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基础。比如对中企海外投资由批准制为主过渡到核准制和备案制;提高企业自主使用资金的上限;打通境内外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间的资金流动通道等。
此外,还有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从国际经济治理的宏观层面看,在美国的阻力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不过,中国通过参与建立诸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启动丝路基金等,正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强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肯普索恩说:中国完全有机会增加对一些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当然,这些为促进全球金融系统便利化,更多服务发展中国家的举措,也意味着需承担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