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几万人的大银行,所有工作都是银行内部人员完成的吗?
当然不是。
比如银行门口的门卫可能是物业公司的,比如帮助银行维护保养自助机具的往往是自助机具生产商的,又比如帮银行接送钞票(库车)的人员一般是安保公司的。
甚至包括银行最核心的IT系统都不一定是。
据笔者了解,除了国有银行和大型城商行等少数银行,具备自主开发IT系统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外,大部分的中小银行并不具备或者说自主开发IT系统的性价比极低。这样的话,就催生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银行IT系统服务外包。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以至于一家其中的小企业,只需要合作一家银行的一个小项目,可能就够吃好几年”的。
而另一方面,也正由于市场大、充分竞争,也导致行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近日,上海嘉定金融谷的开园仪式上,一位和金融谷企业合作颇深的城商行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表示,虽然免不了使用服务外包,但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的担心一直都在。
该负责人表示,银行IT系统服务外包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安全性的考量。比如知识产权,可能存在核心源代码不在银行手里,或者源代码在银行手里但是知识产权是别人的等问题;又比如信息安全,毕竟是外部的操作人士,银行亦会对金融服务外包商员工的信息保密担心。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银行会与外包商在现场服务质量和交涉能力上产生摩擦。比如,银行内部可以根据内部IT工作的强度来动态、机动性地调配员工。但是如果使用外包服务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工作的紧疏调配外包商员工往往沟通并不顺畅,并且大部分外包商都会以该员工已经调配到其他项目中为由拒绝。
最后,即使达成合作,也容易引起银行对外包服务商过度的依赖。在小的城商行,信息技术部的员工一般仅数十人。长期和外包商合作,会导致银行自主可控工作的推进缓慢,也会导致银行对外包商的溢价能力产生障碍。
经笔者了解,上述银行人士的担心确为被外包商称为甲方”的金融机构口中的普遍现象,但是短时间并不容易消灭。
监管方面也有动作。银监会在去年下发了317号文《银行业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推进指南(2014-2015年度)》,对银行在自主可控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十分详细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就是,术业有专攻。银行员工当然更了解银行,但是外包商更多地接受专业领域的新事物。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