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指出,要做好职业规划,除了要了解自我外,还要了解职业,如果对职业认知不清,就无法进行恰当的自我定位,即便对自我的认知很清晰,也难以制订出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反之,个体的职业认知能力越强,越能准确、客观地结合个人实际,则职业生涯的成功就越有希望。那么,你所掌握的职业信息有多少?社会上的职业你了解多少种?哪些职业比较适合你?我们是呼叫中心电话销售人员,应该要求具备什么技能呢?等等之类的问题,需要对职业世界有充分了解之后才会有答案。
(一)职业的内涵
职业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职业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本书采用的概念是:职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的个人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持续性活动。
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职业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分工的变化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和变化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都引起了职业分工的变化。
其次,社会经济因素是直接制约和影响职业变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都会带来许多职业的兴衰。
总之,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同时,人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因素对职业的主要影响作用。
(二)职业、产业、行业的区别
要理解职业这一概念,还必须弄清职业与行业、产业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产业是指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即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独立出来的专门从事某一类别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总和。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产业的划分是以劳动性质、作用和内容的同一性为标志,反映社会分工的发展水平,通常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
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流通和服务类产业部门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不同而划分的,它表示了就业者所在的单位性质。中国的行业结构主要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