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村主要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为了防止生产效益下降,各地政府纷纷实施土地流转政策。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迅速崛起,作为后盾的农资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农资将进入大户直供阶段。
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发布了《推进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农资企业要转型升级创新农资经营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并要推动农资企业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万亿存量
农资市场存量巨大,且尚未资本化,正是资本进入的良机。政策红利的释放,也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此外,消费升级后,农业服务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触网”成为农资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并且一些新兴的农资电商平台以及综合电商平台也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市场。
农资“触网”早已不是新闻,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把种子等农资放到网上卖。但各大电商平台真正布局农资市场,是从2015年开始的,如京东农资频道就是在2015年正式上线,为全国亿万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具等农资产品的电商服务。也正因如此,人们把2015年称为“农资电商元年”。
分析师吴利指出,传统农资行业的集中度低,生产效率也十分低下,交易方式落后,农民对市场信息认知极为有限,且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互联网红利尚未涉及到这一行业。“这些都说明农资行业在互联网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安徽阡陌科技CEO郭丹认为,目前发展“互联网+农资”正当时。他说:“首先,农资市场存量巨大,尚未被资本化,正是资本进入的良机。政策红利的释放,也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此外,消费升级后,农业服务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郭丹表示,目前农资领域还处在资本初期的阶段。结构性的增量变化,仍然处在“冰山下”。而产品周期则主要看产品应用的技术及产品在用户中的渗透率,不过目前,无论是农业生产服务还是农民生活服务,都处于“早期接纳者阶段”。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林牧渔大约是6万亿的市场规模。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迅速崛起,农资企业传统的“生产—经销商—种植户”经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带来农业产业升级的机会。
吴利表示,互联网将对整个农业产业链进行改造,从农资销售、中介服务、土地流转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整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上都已经出现了互联网、大数据的身影。
据CEIC数据显示,我国农资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其中化肥、种子、农药各占 44%、12%、7%,其它占37%)。正是看到了巨大的潜力,除了已有的知名电商平台如京东、阿里等,农资领域龙头企业也纷纷“触网”。今年以来,投资力度更呈现加速、加大之势。
化肥生产龙头企业金正大、芭田股份、司尔特等纷纷进军电商领域。金正大控股股东总投资20亿打造的“农商1号”已经于去年正式上线,这是目前投资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
想玩好不容易
目前大多数农资电商平台都不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销售平台,而是融合了农资供应、信息化管理服务、金融支持等多种服务的“服务平台”。
尽管现在农资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实际上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与普通商品的多样化不同,农资产品本身相对较为标准,行业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建平表示,仅化肥市场的供应就严重过剩,整体需求不振,供求矛盾正在进一步激化。“过去农资行业长期是吃"政策饭",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但现在这一行业要真正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完成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这一过程肯定是漫长且艰难的。”
有专家表示,传统的农资生产企业从多级代理模式已经逐步优化。尽管不少农药生产企业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潜力,争先恐后地开始组建电子商务网站,但是由于农村用户在互联网购买农资的习惯暂时没有培养起来,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只是乡镇级或者夫妻店。同时由于传统渠道加盟等模式,农资电商也一直遇到各类串货等问题,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渠道存在较大的竞争和冲突。
郭丹说:“现在很多传统厂商的商品和服务能力都离客户比较远,与客户的接触点有限,用户的使用行为也无法监管,这些都是与互联网结合的机会,但想"触网"成功的话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并不是建个网站或者弄个APP这么简单的。”
与其他市场不同,农资市场看似简单,却不得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种子质量无法保障,发育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化肥、农药效果短时间内无法体现,投诉时可能过了有效期;农资维权取证、赔偿难度大等。
除了农资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不少农资行业业内人士还认为,互联网只是载体,农资电商的核心竞争要素仍来自线下。他们认为,农资产品本身与普通工业品并不相同,只依赖线上渠道销售是不现实的,经销网点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就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也有着自己的线下体验店。
当前,农资电商的主要模式包括第三方打造服务平台、生产企业自建平台等。在诸多农资电商企业看来,要想解决发展农资电商市场的难题,既要为企业做好服务,也要为农户做好配套服务。也就是说,农资电商平台既要把农资卖给农户,又要给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甚至要帮农户做好销售等服务。
目前大多数农资电商平台都不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销售平台,而是融合了农资供应、信息化管理服务、金融支持等多种服务的“服务平台”。很多传统的农资企业正在加速从农资生产商、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型。
郭丹说:“现在农资电商平台需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才是它们成功的关键点所在。现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就农资行业而言,用农业大数据把农业金融和农业服务链接起来就是我们看到的需求。”
“金融服务是农资行业十分需要的一项,很多农资企业贷款并不容易,因为农村的征信过程很困难,银行放贷也少,这是农业的痛点,也是我们看到的市场需求。”郭丹说。他表示,只有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最后为农业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才能实现农资企业与互联网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