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从亏损30亿到盈利1.5亿,李宁真的能拯救“李宁”吗?
      

    2015年,李宁52岁,他创办的运动品牌“李宁”25岁。

    52岁的李宁曾经历数次人生起伏,而25岁的“李宁”品牌也走得着实不易。

    (一)李宁的25

    1988年,一架从汉城飞回的飞机落在北京机场,抵达厅早已人山人海,等中国奥运代表团一出现,抵达厅内便一片欢呼和掌声。

    而在十几米外,一个身影正落寞地拖着行李独自走着,他就是李宁。

    几天前的汉城奥运会上,李宁旧伤复发,输得狼狈,但他依旧坚持在完成每个动作后,保持那个“李宁式”的笑容。

    比赛结束后,国内骂声一片,还有人寄来了绳子和刀片让他自杀。

    这一年,李宁25岁,没人再提起他曾独揽321铜的辉煌,他从神坛跌下,跌得很惨。

    (二)“李宁”火了

    1988那年机场,有一个人捧着鲜花来接机,他就是李宁的忘年之交李经纬。李宁曾多次说过:“从我个人来讲,如果没有李经纬,我甚至没有勇气来创业。”

    那年年底,李宁就宣布了退役。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出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或者担任国家体操队教练,但他都放弃了,义无反顾地选择投奔李经纬,加盟健力宝,正式由体坛转商海。

    加入健力宝后不久,李经纬便多次劝说李宁,鼓励他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体育用品公司。

    而此时世界体育用品市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首次被耐克超越,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1990年,健力宝一栋五层楼大型仓库被改建为健力宝服装厂,李宁任总经理,服装为“李宁牌”。凭借着健力宝集团的财力和亚运会的影响力,“李宁”品牌一诞生就迅速走红。

    1990年亚运会前,健力宝耗资300万主办亚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李宁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接过亚运圣火火种,出现在青藏高原。而在数千公里外的北京,国家领导人身着“李宁”牌服装亮相,25亿人通过电视见证了这一时刻。

    “李宁”火了,当月就收到了1500万的订单,仅仅时隔两年,商人李宁接过运动员李宁跌落的接力棒,重新站了起来。

    (三)跻身龙头

    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制鞋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中低端市场开始野蛮生长。

    而在中端市场,已经脱离了健力宝集团的李宁公司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年销售额达到了6.7亿,但经过六年的快速增长后,到1997年,增长速度戛然而止,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

    当时,国内旅游鞋十分时髦,而双星瞄准了这一市场契机,获得了飞速发展,由于旅游鞋在功能上对运动鞋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很快,双星便分流了李宁的部分市场。

    除了双星,在正面抗争上,李宁也遭遇了对手——康威,比李宁早4年创办的康威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它在全国二线城市广铺销售终端,赞助各种体育赛事。

    面对冲击,李宁一直没有放弃突围,经过长达7年的调整,终于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市值300亿港元,李宁身家飙升至16亿元。

    正当人们期待李宁会进一步有大动作时,李宁却决定功成身退。他希望“李宁”品牌能够真正有一天做到去李宁化。将李宁的精神融入产品,同时,将李宁个人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样,公司才能在“后李宁时代”也能继续发展繁荣下去。

    但,李宁公司真的能如愿“去李宁化”吗?

    (四)奥运之争

    2007118日,李宁公司总部发布了2008奥运战略,发布会的名称是“英雄聚首,剑指2008”,霸气中透着点火药味。

    当时有人推断,2008年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将有可能达到300亿元。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李宁公司想借此一搏。

    于是,李宁公司迅速调整公司战略,将国际化、专业化定为战略目标。而在此之前,其早已展开了一系列国际化合作。

    20046月,李宁公司与西班牙篮协签约,两个月后,李宁篮球装备伴随着西班牙篮球队扬威雅典奥运会。9月,李宁品牌便顺势推出篮球鞋Free 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

    20076月,尝到甜头的李宁品牌决定再度与西班牙合作,成为西班牙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装备供应商。

    这一次,李宁的野心更大,想击败耐克和阿迪,在自己的地盘上借着奥运营销一把,趁机跻身高端市场。最初,李宁积极参与竞标,力争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可惜最终不敌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虽然以13亿元拿下了北京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但是,在200888日开幕式上,当李宁手握“祥云”火炬,环绕在鸟巢上空奔跑时,人们再次记起了李宁和他的“李宁”牌。

    奥运会后一年,李宁订单狂增。2009年,李宁以年销售额83.87亿元成功超越阿迪达斯,撬动了多年来阿迪达斯位列中国市场第二的位置。

    18岁的“李宁”,是当年最大的黑马,在北京奥运会上完成了成人礼。

    (五)遭遇滑铁卢

    “后北京奥运”时代,李宁公司加快了扩张步伐,门店数量从2008年的5000家,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8000多家,营业额一路攀升,到2010年年营业额一度达到94.78亿元,直逼100亿大关。

    而根据当时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GI《体育用品情报》公布的信息,在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公司的市值排名中,李宁公司位列世界综合运动品牌前四强。

    彼时的“李宁”雄心勃勃,计划5年内要超越耐克。

    那如何才能超越耐克?

    当时担任“李宁”行政总裁的张志勇给出了答案——品牌重塑,瞄准90后市场。

    当时张志勇认为,2008年以前的5年是产业爆发期,主要驱动力是分销,就是多开店,而2008年以后进入了稳定的成长期,这时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

    有人说,李宁从青少年出发进行品牌重塑,是在效仿耐克。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耐克也一度面临转型,而它的突破口就是青少年市场。为了迎合这一群体,耐克加大产品设计研发的资金,在设计上有叛逆性的潮流感;在营销上,与乔丹、巴克利、阿加西等体育明星签约,将产品与明星的精神融为一体,将产品打造为一种态度。

    于是,在2010827日,李宁品牌生日这一天,李宁公司发布了新商标和新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

    然而,拥抱90后”的策略却给李宁品牌带来了几近灾难性的打击,那些原本属于李宁的忠实消费者对于新的商标和口号感到陌生,而为了打入高端市场的提价行为,也让原来的消费群体感到受伤,一时间,大批固有的消费群体开始转向,寻找可替代的品牌,而此时,安踏等晋江系运动品牌崛起。

    另一方面,李宁在定位上一直摇摆于“休闲”与“专业体育”之间,虽然在口号和商标上做了改变,但是,产品本身因为定位不清晰,既未能在研发上做得更深入,没能成为更专业的体育运动品,也没有在设计上做到极致的潮流,未能成功在产品中融入更有态度的体验,反而让“80后”疏远,“90后”不接受。

    这一年,李宁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百亿大关在眼前,却终究未能跨过。

    (六)“李宁”的25

    北京奥运确实让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火了好一阵,人们借助社会对体育的热潮,纷纷增开店铺,加大生产。

    然而,到了2010年下半年,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因为过度生产,高企的库存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李宁公司也被卷其中。到2011年,利润同比下降了65%,已初见端倪。

    但面对市场的颓势,李宁公司却决定铤而走险,策略更加激进。于20125月,狂掷20亿元成为CBA联赛主赞助商;10月,又以101亿美元的高价签下NBA巨星德怀恩▪韦德;12月,启动“渠道复兴计划”,预计耗资14亿至18亿元,短短三个月大手笔花费了近50亿元。

    但是,巨额的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到2012年,“李宁”关闭了1800家门店,亏损19.79亿元,这是李宁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随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到2014年累计亏损超30亿,资金链告急,6月底,公司净现金仅为2.67亿。而服务了多年的“大管家”张志勇也宣布离开,频繁空降的高管,也让企业文化和政策变得摇摆不定。

    2015年,李宁决定出山拯救“李宁”,将宣传语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

    回归不久,李宁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晰定位、拥抱智能装备、发力电商。

    ▪明晰定位

    李宁意识到了产品才是一切的根本,于是,他明晰了“专注体育运动”的定位,并将重心转移到产品和渠道,如篮球产品去年零售流水增长43%。在门店配送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库存增加效率。加上大量旧有库存消化尽后,新品带来更高毛利。李宁自营门店占比在2015年底已达61.7%,早前仅20%

    ▪拥抱智能

    2015年春天,李宁开通微博,小米雷军成为了他的第一个粉丝,这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想。在316日,李宁公司宣布转向“智能运动”领域,股价连涨5天。随后,李宁有了一系列的动作,与小米等公司合作,研发智能穿戴设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智能跑鞋销量达40万双。

    ▪发力电商

    同时,布局电商、铺开O2O也成为了重心,电商渠道销售由2014年的5%提高至25%~30%,那一年“双十一”天猫平台上李宁品牌整体交易额超2亿元。

    此外,李宁公司开始重启扩张计划,当年销售点净增加507个达6133个,其中直营销售点净增313个,经销商销售点净增加194个。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重新恢复扩张,也是在连续亏损三年,亏损近30亿后,2015年“李宁”终于恢复盈利。

    这一年,“李宁”25岁,创始人李宁52岁。

    25岁的李宁曾跌落又爬起,25岁的“李宁”也爬了起来,尽管看上去还有些摇摇晃晃,但“一切皆有可能”。

    上一篇:青岛全力打造“东北亚呼叫中心之都”
    下一篇:台湾汉堡店进驻厦门 西式快餐投资呼叫中心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从亏损30亿到盈利1.5亿,李宁真的能拯救“李宁”吗? 从,亏损,30亿,到,盈利,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