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2345政府服务热线:热得快还须热得久
南京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后,市民来电热情很高,短短三天接了1.7万个电话。许多市民感到,热线好用、管用,是个听民声、晓民意、办民事的大平台。欣喜之余,人们又担心,打个电话就能化解难题,这样的好事会不会长久?
市民的担心缘于他们的经验。早在1983年,沈阳市就开通了全国首家市长热线,不久“市长热线”走遍全国,群众纷纷叫好。然而时间长了以后,有关领导关注度下降,热线作用衰减,群众热情下降,久而久之,热线不热了,甚至成为“聋子的耳朵”,对此,百姓深为痛心。
“市长热线”为何虎头蛇尾?人治思维、短期行为、机制缺失是三大主因。“市长热线”,虽然关键词是热线,可着重号却在“市长”。也就是说,“市长热线”所以管用,是因为市长的介入,靠的是权力的威严,本质上还是人治。热线的“解题”能力很大部分缘于领导的批示、过问和关注。因此,兴办之初,领导关注,威力巨大,而一旦有关领导意兴阑珊,热线的威力就急剧衰减,解决不了问题,百姓慢慢就没了打电话的兴趣,想热也热不起来。
退一步看,即使不是法治,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市长热线”按理也能热下去。为何未能如此?原因出在办热线的出发点和机制有问题。设热线,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百姓,打造服务型政府,但有的地方却是为了赶时髦,做个样子给上级看,热线变成了有关部门猎取亲民形象的工具与秀场,在这种短期行为下,热线当然长久不了。另一方面,更多的原因是机制不顺,热线只是“受理器”,而不是“处理器”,有协调权,而没有处置权,接得了投诉,却处理不了投诉,起不了作用;“市长热线”级别有限,百姓传来的“球”转到有关部门后,办与不办,只能由着人家的觉悟,缺乏问责机制;热线办得好不好,群众没有评价权,缺乏百姓监督。这一切,都导致热线虎头蛇尾。
有了这些“前事”,南京设立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后,人们习惯性地问一句“12345会不会虎头蛇尾”就并不奇怪。问题是,靠什么来破除群众的思维定势和内心怀疑?从目前看,南京“12345”的诞生,正是在看到“市长热线”不足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起来的,是对以往热线进行改造后形成的“升级版”。人们有理由相信,“12345”会有不俗的表现。但最后究竟能不能防住虎头蛇尾这个“老病”,还有待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来证明,需要时间检验。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