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崇川:群众呼声逼政府转型上路
“第二个率先”江苏省各地你追我赶,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的主城区,该走什么样的路径?
6月15日,崇川区委书记吴旭作客南通网,与网友精彩互动,响亮提出:“紧扣南通主城区特性,以经济社会‘双转型’增创竞争新优势,力争2015年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百姓呼声中找准政府“第一职能”
6月17日,大雨。早上7点不到,新城桥街办党工委书记吴海军就出门了。但他不是去街道“坐机关”,而是冒雨赶到南园社区去为楼道“亮灯”。
前几天,吴海军在“濠滨论坛”网上看到一网友抱怨小区楼道灯不亮的帖子。当天起早赶到现场查实后,又到其它老小区排查。在他的亲自组织实施下,辖区内240多个“灯不亮”的楼道一周内全部“点亮”,引得无数网友跟帖热顶。
这是崇川政府从“管理”到“服务”转型的一个缩影。
“作为主城区,要推动经济社会同步转型,政府转型是关键。”区长葛玉琴感叹说,崇川于2007年就全面达小康,在全国县区综合实力排名中连续4年跻身前8强,但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却没有同步提升。百姓的呼声,“倒逼”崇川把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确立为政府转型的“第一职能”。
去年1月,一场机关党政干部挂钩联系百个社区、千家企业、万名群众的“百千万连心行动”,在崇川“铺天盖地”。1318名机关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向基层,走进社区, 下转A5版
听百家事、帮百家难、暖百家心,共走访联系群众36万人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热点难题3630多个。
不仅干部走下去,政府服务平台也搭到便民第一线。全区3年内累计投资10多亿元,107个社区个个建起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今年,一个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的区公共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民政等18个社会服务职能部门集中入驻,建有10大服务平台,一站式承担77项行政审批和73项惠民服务事务。
在崇川,一个企业有需求政府当保姆、居民要服务送到家门口的新型政府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从“制造”到“服务”,“第一产业”悄然换位
今年“五一”期间,任港路上“2011年亚洲国际美食节嘉年华”拉开帷幕,吸引食客超过5万人。任港路,曾是南通市区大型工业企业集聚地,如今,已变身为崇川服务业项目扎堆的热闹街区。
任港路的变迁,是“崇川制造”向“崇川服务”加速转型的一个生动例证。
生产性企业与居民小区比邻而居,虽然赢得了GDP,却影响了主城区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输掉的是发展空间和后劲。阵痛之中,崇川迅速转型上路: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主城区的“第一产业”。
不惜血本,把不符合主城区产业规划的企业搬出去。几年内,该区先后筹集50多亿元,搬出企业100多家,其中像江山农化这样的骨干企业就有40多家。为此,崇川付出年减少工业产值70多亿元的代价,但腾出了3700多亩新兴产业用地。
大手笔“搬”的同时,还大力度“调”。毗邻狼山港区的崇川开发区南区,原来定位发展港区后延以及港口物流业。为策应南通新城区的快速崛起,该区下决心将其调整为发展更符合主城特色的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产业。区财政先后拿出2.65亿元,收购、租赁原有厂房和房地产项目共10多万平方米,建立了江海英才、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专业服务业大厦。其中,仅呼叫中心就集聚了百度、腾讯、谷歌等一批龙头项目,呼叫总席位达1000多个。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已超过55%。
2009年前,该区引进的项目80%是工业项目,而今引进的80%则是服务业项目。这组“倒”过来的数据印证,从“制造”到“服务”,崇川新的“第一产业”已经确立。
从“监管”到“共管”,社会力量成社会管理“第一主力”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转型,正成为崇川加快“第二个率先”的动力和保障。
6月19日上午,是入梅以来难得可以晾晒衣物的晴天。但任港社区的两户居民却为了争着在门前两棵树上拉绳晒衣吵了起来。社区新成立的“楼道自治理事会”迅速介入,把双方当事人请进居民议事厅。七八个热心“理事”苦口婆心一番劝说,双方握手言和,同时检讨在绿化树上晒衣本身就不该。
“社区的规矩自己定,居民的事情自己管。”今年4月,任港社区通过各楼幢居民推选出30名楼组情况熟、群众威望高、热心社区建设的居民作为理事,组建“楼组自治理事会”。目前,全区107个社区已建立这样的居民自治组织115个,吸纳1万多名热心居民参与,“自我消化”各类热点、难点问题1500多个,成为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
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争当社会管理“第一主力”,是崇川实现政府从“监管员”到“组织员”转身、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举措。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莉介绍说,去年以来,在社会转型期“居民百姓怎样当好主人”、“社会组织怎样当好帮手”大讨论中,全区107个社区先后创建各类社团组织1000多个,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惠及居民20多万人次。建立医患、拆迁、劳动等专业化矛盾调处机构10多家,专家门诊式“个人调解工作室”26家,先后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100多起。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自治管理,使政府得以腾出更多精力狠抓以民生保障为第一要务的社会建设。仅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崇川近年就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全覆盖,建成了10分钟服务圈、15分钟健康圈。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