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心全意 服务百年
艰苦创业,奠基百年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一本印有《宣统三年正月刊》的老号簿手抄本,它见证了百年114故事的开端。1904年1月2日,由清政府钦准的中国第一个官方部办电话局在北京诞生了,伴随着电话数量的增加,用户之间准确的查询和通话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1911年皇家电话局“答问处”正式成立,那时仅为少数的政要机关查询转接电话,这也就是114的前身。
解放后,1950年邮电部对市话业务台号码进行重新编排,查号台定为“04”号,那时的“04”台仅有8个坐席,30余人的小班组,采用传统手工接线、号簿查询方式;1961年,全国特种业务电话统一规定改为三位号码,“04”升为“114”,发展到16个坐席,38名话务人员;1976年,114台有24个坐席,50名的话务班组,数据库资料7万条,每人需记忆2000余个号码;1988年,人工记忆号码时代画上了句号,微机半自动查号系统上线,114话务坐席增加到72席,话务人员约160余名,数据库资料达50万条。
在信息传递尚不发达的年代,114所连接和承载的,早已远远超越了通信本身,它代表着亲情、爱情、友情的桥梁。每一位114人,每一代114人,都用自己的严谨、无私和奉献,背负着万千市民的信任,守护着万千用户的寄托和希望。
全面提升,保障百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百姓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呼叫量,114台于1996年,完成了系统第二次升级,增加了东单、北太平庄两个话务现场,坐席增加至200余席,数据库资料达到135万。为不断规范服务,114台于2000年于全国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得114的各项服务指标不断规范,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06年,对于114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完成了第三次系统升级,替代了原有的三字段查号系统(名称、号码、地址),增加了增值业务服务模块,正式推出了电话导航业务品牌。此次改造的114系统体现了大量的技术创新:114快速查询、单机应急查号、网络呼叫中心、分层服务、虚拟呼叫中心、多种媒体接入、114增值业务等领先功能。系统的升级改造,对于114电话导航服务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随后的114电话导航如虎添翼,在信息生活的领域中不断探索,为方便百姓的生活不断创新与发展。从单一、大众化的服务向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除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外(包含:婚庆服务、律师服务、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旅游服务、房屋家居、翻译、搬家、文体生活、家政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常用信息等),114还可直接提供酒店、机票、美食、蛋糕、电影票、杂志、旅游、温泉/滑雪、演出票、农产品、鲜花等11项产品的预订服务。2011年7月28日,114正式启动了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为患者提供全市30余家三甲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直至2011年,114电话导航从最初1个坐席现场,30余人的小班组,采用传统手工接线、号簿查询方式,为少数政要机关查询转接电话,发展到现在的上亿的年呼叫量,9个坐席现场,1500个坐席,1800余名客户代表,采用计算机查号系统,为全市市民提供除基础查号业务外的“医、食、住、行、娱”等全方面综合信息服务,切实履行着中国联通“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这一战略愿景,为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心不断探索与实践。
再建辉煌,创新百年
“您好,114电话导航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拨通114,犹如挚友般的亲切问答,是114电话导航一直以来为百姓服务的方式。
传承百年,期待与您继续同行
一个码号历经100年影响力经久而盛,生命力历久弥新,可算创纪录。我们深信,创造这纪录的,有一代代114人,更有千千万万的市民,正是因为您的选择,114得以融入北京的生活,并在时代进步中沐风浴雨,植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逐渐枝繁叶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与您继续同行……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