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榜”,其中意能通有幸名列“人工智能客服平台”榜单第五位。意能通(全称苏州意能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自成立之初就深耕于智能语音领域。在数年的发展中,意能通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智能语音客服解决方案,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深挖智能语音技术的价值,持续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意能通在市场中所创造的价值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因此得以入围“2019人工智能分类榜单”。
作为2015年就已经进入智能语音客服领域的企业,意能通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到如今,意能通已经累计服务百余家企业,横跨十多个行业,其中不乏等中国联通、同程、工商银行等行业巨头。业务上的良好成绩使得意能通在行业内广有美誉,在Ofweek、吴文俊人工智能奖等行业内权威机构举办的活动中,意能通也频频斩获荣誉。之所以能够在行业内和客户口中两点开花,是因为在多年深耕智能语音技术的过程中,意能通真正做到了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并且通过持续改善服务、优化技术做到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提供智能客服产品的公司都知道一套完整的智能客服产品需要构建交互场景、建立知识库,在底层上要运用ASR\NLP\TTS三种技术,这样才能完成基本的语音输入到语音输出的一问一答的交互流程。但是仅完成这个框架是不够的,客户的需求会不断升级,企业本身所面对的业务也将越来越复杂。智能客服企业只有不断深度优化算法,才能在服务中满足客户更多的细节要求,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比如当前智能客服企业都会面对一个业务上的难题:如何确定两个词汇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这个问题对于实际的业务场景有很明显的影响。比如在物流行业的交互场景中,“快递软件”和“菜鸟裹裹”这两个词是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但是在不同公司的业务中,这两个词的联系又会不一样。比如在顺丰的业务中,“快递软件”所指的是“丰巢APP”而非“菜鸟裹裹”,而在韵达的业务中,“快递软件”就等于“菜鸟裹裹”。这时,如何区分不同业务当中词语的相似度,进而优化业务场景中交互的体验,就需要在算法上进行调整。
针对这样的问题,意能通在行业内通用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RNN)中叠加了一个深层结构化语义模型算法(DSSM),通过将客户提供的海量业务对话内容图像化,将相近词语以向量的方式表现出来,再通过大数据对这个图像模型进行训练,使图像模型的展现结果无限逼近人们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的频率,以及其中的相关度。
在长期的训练当中,意能通通过这种算法优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客户业务场景语音交互的准确率,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服务一个企业的时间越长,意能通能够给出的解决方案就越有效。
作为智能客服行业中的排头兵,意能通明白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业务的需求上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因此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意能通不仅要做到快速部署,还要做到定制化开发,这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意能通团队做到持续优化,为客户实现技术与机训上的持续服务。
针对此次被互联网周刊提名,意能通CEO刘雨松表示:“人们都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一套线性发展的技术,所有公司用到的工具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实在行业内部,我们每一家公司都在根据自身面对的具体问题对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我们在智能客服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客户的需求有着更多元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最终将呈现在我们的技术改进和服务之中。在此次的榜单中,我们的排名仍有上升的空间,因此在未来,意能通首先将会在人工智能电话语音客服产品上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AI客服的交互、分析和判断能力,由目前的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工具发展为企业运营智慧提升工具。并结合国内百余个头部企业的服务经验,赋能更多的传统行业领域,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进一步巩固意能通的技术领航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其次,意能通将进一步扩充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团队,围绕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打造人机混合智能,提升YNT.AI系统的性能,实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
再次,意能通将加快推进面向C端用户的AI电话助理。该产品的核心功能为利用AI代替用户对特定号码或陌生号码自动接听,并记录对话信息,由用户确认是否回拨或转接,实现防骚扰和防打扰的目的。目前该产品已经申请发明专利,正在开展内部测试,近期将正式上线发布。
与此同时,意能通也将建设YNT.AI技术开放平台,开放底层技术资源,向客服行业输送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能力;建立智能客服行业评价和测试标准,进一步减轻行业试错成本,释放行业发展潜能,加速行业发展进程,共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在未知领域的创新研发和勇敢探索,希望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我国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