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业务中,我们经常需要基于定时任务来触发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TTL会话管理、锁、定时任务(闹钟)或更复杂的状态切换等等。百纳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Golang定时器陷阱的相关内容,所谓陷阱,就是它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这种认知误差可能让你的软件留下隐藏Bug。刚好Timer就有3个陷阱,我们会讲
1)Reset的陷阱和
2)通道的陷阱,
3)Stop的陷阱与Reset的陷阱类似,自己探索吧。
下面话不多说了,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Reset的陷阱在哪
Timer.Reset()
函数的返回值是bool类型,我们看一个问题三连:
- 它的返回值代表什么呢?
- 我们想要的成功是什么?
- 失败是什么?
成功:一段时间之后定时器超时,收到超时事件。
失败:成功的反面,我们收不到那个事件。对于失败,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确保我们的定时器发挥作用。
Reset的返回值是不是这个意思?
通过查看文档和实现,Timer.Reset()
的返回值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这就是误差。它的返回值不代表重设定时器成功或失败,而是在表达定时器在重设前的状态:
- 当Timer已经停止或者超时,返回false。
- 当定时器未超时时,返回true。
所以,当Reset返回false时,我们并不能认为一段时间之后,超时不会到来,实际上可能会到来,定时器已经生效了。
跳过陷阱,再遇陷阱
如何跳过前面的陷阱,让Reset符合我们的预期功能呢?直接忽视Reset的返回值好了,它不能帮助你达到预期的效果。
真正的陷阱是Timer的通道,它和我们预期的成功、失败密切相关。我们所期望的定时器设置失败,通常只和通道有关:设置定时器前,定时器的通道Timer.C中是否已经有数据。
- 如果有,我们设置的定时器失败了,我们可能读到不正确的超时事件。
- 如果没有,我们设置的定时器成功了,我们在设定的时间得到超时事件。
接下来解释为何失败只与通道中是否存在超时事件有关。
定时器的缓存通道大小只为1,无法多存放超时事件,看源码。
// NewTimer creates a new Timer that will send
// the current time on its channel after at least duration d.
func NewTimer(d Duration) *Timer {
c := make(chan Time, 1) // 缓存通道大小为1
t := Timer{
C: c,
r: runtimeTimer{
when: when(d),
f: sendTime,
arg: c,
},
}
startTimer(t.r)
return t
}
定时器创建后是单独运行的,超时后会向通道写入数据,你从通道中把数据读走。当前一次的超时数据没有被读取,而设置了新的定时器,然后去通道读数据,结果读到的是上次超时的超时事件,看似成功,实则失败,完全掉入陷阱。
跨越陷阱,确保成功
如果确保Timer.Reset()
成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Timer.Reset()
前清空通道。
当业务场景简单时,没有必要主动清空通道。比如,处理流程是:设置1次定时器,处理一次定时器,中间无中断,下次Reset前,通道必然是空的。
当业务场景复杂时,不确定通道是否为空,那就主动清除。
if len(Timer.C) > 0{
-Timer.C
}
Timer.Reset(time.Second)
测试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 不同情况下,Timer.Reset()的返回值
func test1() {
fmt.Println("第1个测试:Reset返回值和什么有关?")
tm := time.NewTimer(time.Second)
defer tm.Stop()
quit := make(chan bool)
// 退出事件
go func() {
time.Sleep(3 * time.Second)
quit - true
}()
// Timer未超时,看Reset的返回值
if !tm.Reset(time.Second) {
fmt.Println("未超时,Reset返回false")
} else {
fmt.Println("未超时,Reset返回true")
}
// 停止timer
tm.Stop()
if !tm.Reset(time.Second) {
fmt.Println("停止Timer,Reset返回false")
} else {
fmt.Println("停止Timer,Reset返回true")
}
// Timer超时
for {
select {
case -quit:
return
case -tm.C:
if !tm.Reset(time.Second) {
fmt.Println("超时,Reset返回false")
} else {
fmt.Println("超时,Reset返回true")
}
}
}
}
func test2() {
fmt.Println("\n第2个测试:超时后,不读通道中的事件,可以Reset成功吗?")
sm2Start := time.Now()
tm2 := time.NewTimer(time.Second)
time.Sleep(2 * time.Second)
fmt.Printf("Reset前通道中事件的数量:%d\n", len(tm2.C))
if !tm2.Reset(time.Second) {
fmt.Println("不读通道数据,Reset返回false")
} else {
fmt.Println("不读通道数据,Reset返回true")
}
fmt.Printf("Reset后通道中事件的数量:%d\n", len(tm2.C))
select {
case t := -tm2.C:
fmt.Printf("tm2开始的时间: %v\n", sm2Start.Unix())
fmt.Printf("通道中事件的时间:%v\n", t.Unix())
if t.Sub(sm2Start) = time.Second+time.Millisecond {
fmt.Println("通道中的时间是重新设置sm2前的时间,即第一次超时的时间,所以第二次Reset失败了")
}
}
fmt.Printf("读通道后,其中事件的数量:%d\n", len(tm2.C))
tm2.Reset(time.Second)
fmt.Printf("再次Reset后,通道中事件的数量:%d\n", len(tm2.C))
time.Sleep(2 * time.Second)
fmt.Printf("超时后通道中事件的数量:%d\n", len(tm2.C))
}
func test3() {
fmt.Println("\n第3个测试:Reset前清空通道,尽可能通畅")
smStart := time.Now()
tm := time.NewTimer(time.Second)
time.Sleep(2 * time.Second)
if len(tm.C) > 0 {
-tm.C
}
tm.Reset(time.Second)
// 超时
t := -tm.C
fmt.Printf("tm开始的时间: %v\n", smStart.Unix())
fmt.Printf("通道中事件的时间:%v\n", t.Unix())
if t.Sub(smStart) = time.Second+time.Millisecond {
fmt.Println("通道中的时间是重新设置sm前的时间,即第一次超时的时间,所以第二次Reset失败了")
} else {
fmt.Println("通道中的时间是重新设置sm后的时间,Reset成功了")
}
}
func main() {
test1()
test2()
test3()
}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脚本之家的支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Golang定时器的2种实现方法与区别
- golang定时器和超时的使用详解
- Golang 定时器(Timer 和 Ticker),这篇文章就够了
- 用golang实现一个定时器任务队列实例
- golang中定时器cpu使用率高的现象详析
- golang time包下定时器的实现方法
- Golang 定时器的终止与重置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