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多“凯叔讲故事”的铁杆用户都会留下一句话:在凯叔这儿的故事,不消我再听一遍,就可以安心把手机交给我孩子。如果你现在问身边的00后《西游记》是谁写的,会有小孩脱口而出告诉你:“是凯叔啊!”
小孩口中的“凯叔”,正是“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自2014年起,凯叔讲过的故事被播放15亿次,总播放时长1.35亿小时,相当于15410年;“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已经斩获600多万粉丝。
在钛媒体三周年庆典中,王凯曾提到亲子产业最大的一个“魔咒”:用户和消费者是分离的,产品做给孩子,但是掏钱的是父母。是否可以同时照顾两层用户,甚至是击穿他们,是做好儿童内容产业的关键。
如今,王凯已经找到破解“魔咒”的措施——一侧击穿,,两边都过来。具体说来,是把儿童内容做到极致,形成的别无二家品牌,父母们无需选择,只有信任。大多“凯叔讲故事”的铁杆用户都会留下一句话:在凯叔这儿的故事,不消我再听一遍,就可以安心把手机交给我孩子。
新一代故事大王
“孙先生才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个丰碑。在工作的时候,我总会把本身和他去比,我到底讲了多少,还差多少可以赶上孙先生的量。”在B轮融资消息发布后不久,王凯接受了钛媒体记者的专访。
王凯口中的孙先生,就是陪伴几代人度过了童年时光的孙敬修先生。1901年,孙敬修生于北京南城。在30岁,孙敬修应北平教育局之邀,开始在广播电台为少儿录制讲故事节目。
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尤其是在1951年,新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节目“小喇叭”节目,由孙敬修讲述的故事,通过电波传遍中国大地,成为几代儿童心中的唯一的“故事爷爷”。“喝着北冰洋汽水,嚼着大大泡泡糖,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成为他们美好的童年回忆。
“听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已经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1979年生于北京的王凯,就是听着孙敬修爷爷的故事长大。在写《凯叔西游记》第一部时,因为太过熟悉,写着写着,孙敬修式的语言就出来了,“好多东西就是你的童年记忆,它会酿成一种血、一种基因留在你心底”。
然而,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差别,性格也纷歧样,人生经历的差异,都会对故事的解读产生巨大的影响。王凯认为,孙敬修所讲的故事内容还是“相对粗糙”的。尤其是受时代因素影响,对于《西游记》情节的解读,过于局限于脸谱化和两极化的思维。
“其实《西游记》里的BUG无处不在。孙悟空会定身法,那还有什么妖怪不能降服?为什么唐僧被妖怪抓住,妖怪从来都不吃?为什么妖怪就一直要等,比及本身被人灭了?妖怪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唐僧被妖怪一次次地骗,还是不相信孙悟空?这些到底是为什么?”
这些前人留下的“剧情BUG”,在王凯看来,恰恰是后来者可以突破,而且使之更为精彩的部分。
“那你能不能写出一个答案告诉孩子,唐僧面对妖精的时候,孙悟空告诉他这是妖精时,唐僧会说,我信你,可是万一你错一回。如果我今天转头走了,后来他们真的在这边饿死了怎么办?明知是陷阱,我也要走下去,就这一句话,可以把唐僧的整个人物性格,一代高僧的形象突出,唐僧对孙悟空的质疑,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本身的追求。”
剔除这些旧故事里的“糟粕”,梳理符合现代人思维出“精华”,让情节变得逻辑自洽,王凯觉得这些都成为了《凯叔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
王凯说,本来的价值不雅观怎么用新的价值理念去解读,非常重要。只不过是之前没有人这么去挖掘,然后讲给孩子听,“此前,必然会有人像我一样的思考,但是他没有针对孩子来做这件事情。”可以说,王凯对《西游记》这一IP的二次创作,打造出了新一代故事大王的形象。
艺术与商业的界限
目前市面上关于儿童故事类产品并不鲜见。但是,绝大部分故事产品APP,都是简单地将文字转述为语音。在深谙声音艺术的王凯看来,在小孩睡觉前讲一讲故事,并不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情。
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结业后,王凯一直从事配音工作,2004年,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文艺之声主持人的时候,演播了大量小说,还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演播艺术家”。在央视,王凯主持过多档央视热门节目,包孕CCTV2《财富故事会》、《商道》和《中华好诗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