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括来说,工具属性是基础、社区运营是关键、电商是变现主渠道。被认为最能代表微信之父张小龙“用完即走”产品精神的美图秀秀,近日颁布颁发接入个性化电商平台美图定制,以期通过为后者导入巨大流量,加速商业化。
变现难是工具类产品的老问题,在坐拥巨大流量的同时,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大规模变现方式,这种甜蜜的懊恼也成为产品经理人的噩梦。工具们变现难根源于两点:一是用完即走,用户黏性差;二是工具类产品「赢者通吃」效应突出,建立护城河难度极大。
但如果综合美国Instagram、Snap,到中国的微信、美图秀秀这些国民软件的商业化尝试会发现,所有成功的产品大都遵循了这样一条铁律:在守住工具天职的同时,还需不停探索新的界限,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具体看,有这样三条经验可以供工具类产品参考。
经验之一:关键一跃,从产品到社区
纯粹的产品模式很难盈利,必需叠加社区属性,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工具之外增加UGC或者PGC内容。
QQ上线之初,用户增长很快,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变现的方式,直到2002年推出群聊功能,QQ那一刻起就不再是一款单一的即时通讯工具,一如腾讯官方传记《腾讯传》中记录的:「QQ群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网民维系关系链和在线互动交流的方式,标识表记标帜着社交网络概念在中国的出现,而这比Facebook要早18个月。」
从群聊到后续推出的QQ空间,QQ幸运地从聊天工具走向社交网络,打破了工具魔咒。在美国,提供修图办事的Instagram最终也发展成超级图片分享社区,实现了从产品到社交的飞跃。
对于后起的工具类产品来说,如何像QQ、微信、微博这样的超级平台一样,不停强化社交属性、增加用户粘性成为破题的关键。前几年,墨迹天气的「时景天气」和大姨吗的「姐妹说」,都是试图在app内部嵌入社交模块,这类做法带有明显的媒体色彩,较为传统。
图像、视频无疑是21世纪的社交平台主要载体。在美国,Snapchat虽定位「照相机公司」,却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社交网络。Snap被认为开启了全新的市场、全新的广告形式和在移动设备上全新的人际联系方式。早在2014年,Snap就尝试把geofilters 滤镜功能与地理位置广告相结合。
被视为中国版Snap的美图公司,近年来也持续发力视觉化社交。美图秀秀除了擅长的图片处理,还结合AR、人工智能等技术,不停推出颇有创意的萌拍特效,并在国表里社交平台掀起了一股股热潮,这也为其从产品转型到社区提供了天然的先天优势。
经验之二:开发用户的长尾需求
绝大部分大流量的工具类产品基本上都采取了免费模式,并以此捍卫市场老大地位,一如微信几乎成为移动通讯的化身、有道词典成为在线翻译第一选择,以及美图秀秀成为修图软件的代名词一样。
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收费案例,莫过于QQ秀的皮肤和道具。后来人们在复盘其经验时发现,这里出售的其实不是道具和服饰,而是情感寄托,用户购买这些虚拟物件,最终是为了展示一个在线的抱负人物形象。
这是一次罕见的例外,人们不会为QQ的聊天功能埋单——此前试行的QQ注册收费制遭到了广泛诉苦,而作为可选项的、看似可有可无的虚拟道具却一度让腾讯收获了社交网络的第一桶金。这其中的奥秘正是在于,用户对于个人形象的长尾需求。
后来者也开始借鉴这一做法。
有道词典上线不久,产品经理们就发现了这些拥有英语学习需求的用户,能够以很高的转化率转酿成为在线英语教育的消费群体,加上传统语言培训机构又大都不善于在线教育,于是有道辞典把新东方在线、沪江网、外研社、智课网接入有道在线教育平台,既满足了用户的长尾需求,,又增加了产品的平台功能。
美图秀秀和有道词典也很相似,当修图成为拍照之后的刚需动作之后,美图也注意到用户的后续需求:照片冲洗、周边产品制作,于是美图秀秀通过接入美图订制为用户增加延伸办事:与OEM合作,订制服装、保温杯、雨伞等周边产品;与国际大牌、明星、网红推出联名合作款。
但并非所有工具类产品都具有开发长尾需求的能力,往往需要具备必然的用户基础:规模过亿、活跃、年轻,有道词典和美图秀秀的注册用户均突破五亿,且用户大都年轻、时尚,对于个性化消费有着强烈需求。
经验之三:打造全新消费场景、融合线上与线下
广告是最常见的办事,但也极易为用户所排斥,甚至导致用户流失。更为聪明的做法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广告消费场景,将线上线下打通,提升工具类产品的电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