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金融从业者也陷入非理性,加入狂欢,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就会陷入群魔乱舞”,齐轩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失败标本,解读过去,是为了读懂现在和未来。2015年,最火的行业,必然绕不过“众筹”。
这个模式,曾被看为VC的颠覆者,激活民间本钱的酵母,巨头们都纷纷布局。
最火时近300家平台,3分钟募资2500万,众筹广告甚至爬上了高铁;如今大多停摆、转型、退出,只剩下一个空落落舞台。
在中国的土壤之上,我们常常看到这些急速落潮的故事,它们从一出生,就暗含必败的宿命:非理性的开场,一拥而上的躁动,监管的冷却……
01退幕
某公司的众筹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了默默退场。
该公司的员工透露,当初一百来人的团队几乎闭幕,最后一个募集的项目停止在2016年7月。
现在剩下寥寥数人,在做投后办理。
问其原因,他只有两句话:“大环境如此,时机未到”。
早就拿到首家股权众筹营业执照的蚂蚁达客,其网站依然显示为“测试版”,官网简单,最新的股权众筹项目,也停留在2016年。
而苏宁私募股权众筹网站,也被调整下线,官网打开后,直接跳转到苏宁易购上。
就此,巨头们众筹之梦,悉数梦断。
巨头尚且如此,各大小平台,更是落寞退场。
专注于吃喝玩乐领域的众筹客,尽管领域更垂直,但依然举步维艰,现在他们试图往直播领域转型,追逐下一个风口。
按照众筹之家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仍有425家平台处于运营状态(网站链接仍可打开)。其中,股权/收益权众筹平台约为182家,失效平台3家,新收录平台0家。
行业内,几乎无人再提股权众筹。
各大互联网金融的媒体官网上,股权众筹这个分栏目,被默默关闭、下线。
一个曾经风起云涌的风口行业,寥落至此,让曾经身处这场大戏之中的人,恍如隔世……
02造梦
时间回溯到2014年,阿谁创业者躁动的年代。
两百米的创业大街上,咖啡厅里坐满了西装革履、却多日未洗头而头油锃亮的热血青年,他们拿着BP,一轮轮见投资人,高谈阔论,仿佛心怀万物,胸揽天下。
创业太热,热到VC都不够用了。
股权众筹就是在这波创业春风中开始了疯狂生长。
2011年,股权众筹这个全新的模式,飘洋越海,从美国来到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股权众筹只是传统VC的增补,突然间,它从“增补者”,成为了“替代者”,甚至“颠覆者”。
最先觉察到风口的,是嗅觉灵敏的创投媒体系,以36氪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用户多为创投人士,又聚集了一批早期的创业项目,有先天的发展优势。
他们带着强大的使命感,宣传语也是豪气干云:“让钱跟着人走,而不消看‘豪门’的脸色”。
在媒体推波助澜下,风口真的来了。
2015年,巨头们敲锣打鼓都来了。京东、阿里、小米等电商系,试图将股权像商品一样兜售。
不久,蚂蚁金服也发布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颁布颁发成立“蚂蚁达客”。
“国外有纳斯达克,中国有蚂蚁达客”,蚂蚁金服的副总裁韩歆毅在舞台上描摹恢弘蓝图,他引用着马云的名言作为注脚:“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巨头的牵引力下,第三方的小平台,开始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众筹客、大伙投、第五创、头狼金服等多个项目都颁布颁发完成融资,融资额百万级别。
“最火的时候,近300家平台”,众筹行业垂直媒体“众筹之家”的主编子野称,很多平台融资后,开始高调宣传,甚至在高铁座椅上打起了广告。
2016年年初,高低租车在京东上众筹2500万人民币,上线3分钟即超募,最后居然募资近1亿。
“人人都是做天使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在《新闻直播间》的栏目上,主持人和嘉宾对于这个金融新生儿充满了热情,“值得我们去呵护它”。
股权众筹一下被推到了浪头之巅,但一些,却开始出现异样的妖氛。
“整个投资环境都是非理性的”,子野注意到,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自于P2P领域。
彼时,P2P如炽浪扑面,激活了民间散碎的本钱,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式的理财理念。
股权众筹正是搭上了这一波时代快车。而子野注意到,很多平台为了上车,开始不择手段,“宣传的时候,直接说本金可以翻一倍、两倍”。
比拟P2P年化12%的利率,这个新生的模式,却打出了高达100%甚至200%的回报,一度让投资人心智全失。
参与其中的,除了P2P领域的投资者,剩下的小部分是中产阶级,他们才符合股权众筹的用户地位——有必然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正是这个扭曲的开场,才导致后面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崩盘……
03崩盘
2015年的下半年,行业开始产生微妙的变革。
早期P2P投资过来的那批用户,他们经历过半年或一年的投资周期,开始期望看到股权众筹的收益了。
事实上,股权众筹是一个“慢悠悠”的模式。
在中国,一家企业从创立到上市,至少5-7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股权众筹要跑完一个周期,需要至少5-7年。
而被“刚性兑付”和“保本保息”喂刁了胃口,被P2P的短期投资就有收益教育的投资人,对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完全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