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4 日,造富神话ICO(首次代币发行)被一纸公告叫停。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此公告引起了行业内的轰动,让很多人看不清ICO和区块链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关于ICO和区块链,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表达了本身的看法。
他认为:“ICO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是很正常的。用传统法律看,ICO具有众筹、募集本钱的嫌疑,放任发展不予以监管是有很大风险的。大量没有前途的项目甚至自己就是欺骗,不但让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也让真正区块链创业的团队颇多诉苦,实际上造成了劣币摈除良币的不良后果。大量散户甚至‘大妈’的入场正是一个风向标——ICO到了需要监管层介入的时候了。这一次整顿主要是为了风险警示和掩护投资人利益。”
虽然不少ICO项目的代币可以说是“空气币”,但盛松成认为,中国仍应该鼓励区块链技术,“其实比特币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最著名的载体或应用,该技术已经被世界机构、政府、企业、专家、从业人士广泛确认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革新性技术。”世界经济论坛甚至预测,到 2027 年,全球GDP大约有10%将会存储在区块链上。
此外,在央行叫停ICO后,各界对于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后续发展也密切关注。盛松成体现:“作为最主要、著名的区块链技术载体和应用,比特币是全球化的区块链资产,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因此完全取缔有难度,但的确应该进一步规范虚拟货币的交易。”同时,他也强调,任何虚拟货币素质上都不是货币(法币),技术的进步确实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制度改革,但技术不能替代国家的经济政策。盛松成是在 2014 年初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明确体现“虚拟货币素质上不是货币”的官员和学者。
ICO叫停旨在掩护投资者
ICO是通过募集虚拟货币来支持项目发展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但在盛松成看来,“ICO涉及到一对多融资,类似众筹或募股,对融资项目及投资者适用性应该有必然的监管。”
虽然ICO与IPO具有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究其本色,ICO发行的不是股票而是数字货币,一般称之为代币(Token),区块链初创公司以众筹的方式,交换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以达到融资创业目的。虽然代币并不代表公司股权或公司债权,但其价值在于,一来代币可以驱动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二来代币总发行量有算法约束,如果公司的应用程序受到广泛欢迎,使用者多,代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代币的旺盛需求会推高代币的价格,其持有者因而获得价格上涨的收益。
代币代表着一种使用权,但是多数ICO项目中代币价格只和交易挂钩(多为投机炒作),短期内价值与业务的发展关联并不大,“因为代币可以在交易所平台交易,让代币具备了股票的特性。这样的代币交易把类似证券的一级、二级市场和使用权的购买,把证券和货币之间架起了彼此转换的桥梁,虽然这是一种创新,但其可交易性和类证券属性意味着需要监管的进一步介入。”
在他看来,监管这次出手,“采用本色大于形式的穿透式监管”,不争论法务,看素质进行定性,先清退,让大家归零,然后再按新的游戏规则来,这样的做法能够迅速改变现有的ICO乱象,是相当有意义的。
据他了解,区块链的严肃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对区块链技术是很看好的,并认为此次大力监管对区块链行业是好事,通过治理ICO,摈除数字劣币,可以让区块链发展得更加稳健。希望这次监管能够真正打击传销币和“空气币”,并对真正严肃创业的区块链创新项目有所甄别和区别对待,掩护严肃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利益。
比特币交易应规范
眼下存在另一个讨论,即在ICO被叫停后,比特币交易会否成为下一个被监管的目标?本年比特币最高一度涨至 32500 元人民币,且颠簸剧烈,波幅一度在20%~30%。
盛松成体现,完全取缔比特币的交易是很难的。首先,比特币是第一个主要的、著名的区块链技术载体和应用,被广泛接受,已成气候;其次,比特币有全球化特征,可以国外、地下交易;再者,近几年来比特币涨势如此之迅猛,“是因为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载体,除了投机成分,大家买的是其背后的技术,但比特币自己只是技术的载体,它不成能取代法币。”
盛松成强调,虚拟货币的交易应该进一步规范。“由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能够实现点对点匿名转账,对于中国本钱项目办理和洗钱监管是一大挑战。监管层应该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针对利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本年以来,部分比特币交易平台已经取消了杠杆交易,对每笔交易征收0.2%摆布的手续费,并对投资者加强了身份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