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8 日晚,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趣店”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第三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也成为美国本年以来第四大规模的IPO。
“趣店”上市首日发行价 24 美元,开盘价报34.35%,大涨43.13%,一举突破百亿美金市值,盘中最高触及35. 45 美元,首日收盘价29. 18 美元,总市值96. 25 亿美元。趣店创始人兼CEO罗敏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6%。公司上市后,罗敏也一跃成为了身价超百亿的财富新贵。
从趣分期到趣店,从草根生长到蚂蚁金服加持,随着趣店百亿美元市值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游走于灰色边沿的现金贷成为媒体焦点,对趣点的口诛笔伐也随之展开。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趣店和现金贷,这种游走于灰色边沿的金融办事还能辉煌多久呢?
从消费贷到现金贷
其实,趣分期最早给学生做的贷款并非现金贷,而是一种针对无收入人群的次级消费贷款。
大学生往往有很强的消费欲望,但是却没有收入,同时偿还能力缺乏。长期以来,银行受制于监管和催收手段,不敢给学生发放高风险的贷款,也不肯意受理学生的信用卡业务。
这就给了趣分期机会,在这个正规金融机构未进入的市场,趣分期利用学生财富知识缺乏,提供了高利率的消费贷款。
早在趣分期成立的时候,就有人指责其对学生放高利贷。学生在区分期做一笔消费贷款,所负担的利息是银行的若干倍。
而校园贷的风控原来很难做,但是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它们的顾及更少,可以使用更激进的催收手段。
而大学生的博弈能力弱,顾及多,无法反抗,所以很多学生因债自杀。
同时,大学教育自己就是一项价格不低的消费,一些家庭其实是有偿还能力的,当大学生走投无路的时候,其家庭大多可以出钱抹平债务。
所以,校园的消费贷款迅速兴起。
然而,在校园贷的恶性竞争中,灰色产业迅速介入。原来是校园消费贷款,利率只是银行的数倍。
但是对于坏账,做校园贷的企业,会打包给恶意放贷催收的犯罪集团。
原来借了 1000 元,到手 800 元,预期后迅速涨到 3000 元,然后下一个平台给你偿还 3000 元,你就要借 5000 元的债,预期一段时间后就成了欠债 10000 元。
这样多次打包之后,几千元的债务很快酿成几十万。陪同而来是人身威胁,暴力催收,裸条甚至强迫色情办事。
于是,校园贷被迅速叫停。校园贷平台纷纷转做现金贷。
大数据下的现金贷
现金贷的对象不再是学生,而是低收入同时有较高消费欲望的人群。
由于收入的金字塔分布,这个人群数量是巨大的。以前,这个人群是信用卡“卡奴”的主要来源,而现金贷比信用卡更加便利。
趣店能从现金贷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趣店背后有蚂蚁金服,蚂蚁金服的大数据风控远比银行体系先进,同时有中国互联网业界最大的入口。
这就意味着趣店有更多的潜在用户,更安适的风控,于是趣店在从校园贷转入现金贷之后不单没有没落,反而迅速盈利。
从风险角度,趣店发放的小额度现金贷款偿还相对容易,因为蚂蚁金服的庞大数据,用户想要恶意欺诈成本变得很高。同时因为额度小,用户只要有意愿就不难偿还,所以看上去大数据下趣店的风险不大。
但是对趣店的用户来说就是别的一回事了。
借小额无担保现金贷的人,大多收入不高,且积蓄不久不多。为了临时的消费欲望申请金融借款办事。
他们不消相对低利率的信用卡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收入和信用无法达到信用卡的门槛,二是他们不肯意麻烦去管理信用卡。
对于收入不高,基本没有什么积蓄的人群里面,给他们消费金融办事,他们会提高本身的消费水平。而收入水平不提高,一旦消费水平提上去就下不来。
他们反而更加难以攒钱,积蓄没有,就无法清偿贷款。卡奴办好多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现金贷的用户就管理多家的信用贷款,借新债换旧债,利息越来越高。
由于收入低,很快他们就发现,即时本身饿死不用费,也无法还清贷款了,只能拖一天是一天。
而这个时候现金贷如果把债务打包,卖给地下高利贷的犯罪集团,那么校园贷引发的问题,就会在现金贷重演一边。
国家管制的靴子
对国家来说,原来金融办事是严格垄断的。计划经济时期,只有有贷款资格证的金融机构才能发放贷款,其他机构发放的贷款都是违法的。
后来开放民间借贷,金融许可逐渐放松,在宽松管制的思想下,才有了校园贷、现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