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7月16日上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谭维佳在“2020年度科技专家研讨会系列活动”上如是说。她称,疫情以来,深圳多家机器人企业迅速作出反应,根据抗疫情况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把原本的机器人应用在战疫前线,开发了机器人的全新应用场景,让大家看到了机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秘书长谭维佳.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 摄)
记者从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了解到,2019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257亿元,相比2018年的1178亿元同比增长6.73%;2019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量达到757家,相比2018年的649家同比增长16.64%。在深圳1411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中,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54%,产值占比65%;非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46%,产值占比35%。
谭维佳表示,得益于3C率先回暖带动投资信心、“双区”定位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加速技术升级等宏观环境和政策红利,近几年来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整体来看,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持续扩张,发展势头稳健;而非工业机器人产业则发展迅速,产值稳步上升,逐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值增长较快,占非工业机器人总产值一半以上。
她称,疫情爆发后,深圳多家机器人企业迅速投身一线,机器人在防抗疫一线发挥了多维度的功能,尤其是在巡检、测温、消杀、配送诊疗辅助等应用场景,凸显其在阻断交叉感染和远程作业的优势。比如,普渡科技把原本的送菜机器人改造成自动送餐机器人,进入隔离区配送物资,减轻配送餐食人力,降低隔离区内交叉感染风险;达闼科技则把5G智能机器人应用医院复杂场景,代替医护人员完成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减少人员交叉感染。
普渡免接触配送机器人
“这场防疫战无疑给了机器人产业绝佳的‘练兵’机会,让大众看到了机器人在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应用场景中更多的可能性。”在谭维佳看来,疫情带动了大众对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新认知,启发了大众对机器人的新需求;同时,疫情也冲击和整合了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根据应用场景的变化,突破了原本的技术限制,凸显了深圳制造优势。未来,随着“新基建”加速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赋能,“我相信,疫情常态下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谭维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