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C114求证,中国电信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其事。概括来讲,中国电信此次调整畅想套餐是将达量降速版畅享套餐全面停售。对于普通版畅想套餐,则按照统一的单价(3元/GB或5元/GB)进行收费,消费达600元后断网(可付费重新开通),对此类套餐不再限速。也就是说,中国电信的“不限量”套餐正式终结。
命运多舛的不限量套餐
三大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从一出现就饱受争议。2017年,三大运营商为了响应提速降费需求以及吸引消费者,纷纷推出了不限量套餐。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却被消费者认为是运营商的“套路”,究其原因无外乎改套餐存在流量限速以及流量无法转移到下月使用等诸多限制。
在被工商局认定为虚假广告、虚假营销后,三大运营商被多部门约谈。随后,工信部勒令整改后,无限流量的套餐就此消失,改头换面之后被称为 “畅想套餐”。
然而,三大运营商对于“不限量套餐”套餐的热情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仅去年9月一个月的时间,中国联通就推出了三款不限量套餐。为了争夺新用户,运营商不断降价套餐价格,中国电信将全国不限量套餐的优惠价降到49元。身为行业老大的中国移动也下场肉搏,上个月推出了一款20元超低价的不限量套餐。
2017年2月,中国联通在国内率先发布不限量套餐—“冰激凌套餐”,两年间,中国联通持续发力,推出了几十款低价互联网不限量套餐,有的月资费低至3元。作为国内率先推出不限量套餐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在这款套餐上尝到了甜头。2018年中国联通4G用户大增,甚至几度赶超中国移动。在此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跟风也推出了多款不限量套餐,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原以为不限量套餐会在“携号转网”的大背景下持续一段时间。不曾想,中国电信一个公告率先宣布退出这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中国电信为何在这个时候停售“不限量”套餐?是投降认输还是背后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中国电信——狂欢路上保持清醒
先来看一组数据,上月,工信部公布了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移动通信业务收入4596亿元,同比下降4%;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3086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别回落1.5个和9.5个百分点。再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554亿GB,同比增速由一季度129.1%降至107.3%;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552亿GB,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9.6%。
很明显,在当前的流量经营时代,流量作为占收比最大的单一业务已经不能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提供足够的动能,运营商流量增量不增收的处境愈发尴尬。
如果“不限量套餐”继续横行,这些“显性”的伤害对于运营商来说将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不止是流量收入,一些“隐性”的影响对运营商来说更为致命。
第一:流量不限量就导致运营商多年来赖以生存的流量经营随之破灭,运营商现阶段还没有持续长久的盈利手段,也无法激发用户的价值增长。
第二:长久来看,流量不限量,对于广大用户而言也不是一件好事。不乏会有个别用户,故意长时间下载大流量视频等,占据大量资源,造成网络拥挤。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部分用户反映,4G网络体验大不如前,常常是4G信号满格,但是上网速度很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4G网络基站容量严重不足。其中,不限流量套餐的存在是导致基站容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携号转网之后,预计将有大量的用户转入中国电信。根据通信人家园网友爆料,5月份试点城市公布的携号转网数据显示:5月电信携号转网净转入55999户,而移动净转出38797户,联通净转出17202户。如果不限量套餐继续实施,中国电信的基站容量将无法承受这么多在网用户。
第三:不限量套餐还有可能冲击到运营商的宽带业务。4G 网络下,建立热点使用网络的速度和体验和宽带相差无几,这就造成运营商的宽带业务受到冲击。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率先从不限量套餐大战这个泥潭中抽身意义重大。公众号“悲了伤的白犀牛”认为,中国电信一方面可以引导用户的网络行为恢复理性,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缓解网络维护、网络扩容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取消不限量套餐,这将使得“流量”恢复了价值,流量经营恢复了生命力。
此次,中国电信率先叫停不限量套餐,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中国电信还是希望在5G大规模来临之际,在新的收入拉动点出现之前,重新恢复流量的价值,毕竟这是运营商当前吃饭的家伙,赖以生存的法宝。“对于长期稳定健康经营的企业来说,摆脱价格战,回归理性,回归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