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公务,或旅游,我经常出国。每次出国,第一要务是先在目的地机场买一张当地的手机卡。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能上网是要死人的。我曾经写过一些好玩的文章,标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十大酷刑,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忘带手机、连不上WiFi、流量不够了。
现在回头看,这前三大酷刑其实可以合并为一大酷刑,就是不能上网。
估计有人要问了,不就是上网这点事吗?为什么非要买当地的手机卡呢,漫游也是可以的啊,是嫌流量费用贵吧?
这是个好问题。但我要说的是,买当地卡的首要目的,还不是为了流量,还有比流量更重要的目的。
出现过多次国外天价流量费后,国内的运营商已经实现了包天策略,比如中国移动,很多国家实现了30元包天不限流量,还有一些国家是60元包天。联通要比移动便宜4元左右。
不管是30元包天,还是60元包天,咬咬牙其实都能承受。但有一个痛点,却是只有买当地手机卡才能解决的。
这个痛点就是谷歌地图标注。出国在外,找个饭馆,拜访个朋友,而且我还喜欢自驾,更是离开谷歌地图寸步难行。那为什么国内的手机卡漫游到国外,还是不能用谷歌地图呢?
这个问题让我纳闷了很久,为了解惑,特地问了一些运营商的朋友,终于解开了谜底:原来是由漫游机制决定的。
国际漫游分为ISP roaming和PLMNroaming两种:一种叫ISP roaming,由拜访地的SGSN和GGSN接续,客户使用拜访地的业务;另一种叫PLMN roaming,由拜访地的SGSN和归属地的GGSN接续,客户使用归属地的GGSN,并由归属地GGSN分配IP地址,同时数据会通过国际互联网骨干网在两个PLMN直接传递。
目前,国际上绝大部分运营商均采用PLMN roaming方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是。
这个描述是不是太专业了?那我用通俗的语言再说一遍。
我们每个人出国入境时都要过海关,手机卡漫游出去一样,也要过海关。只不过是自动过海关,你不知道,背后却有一套程序。以中国移动的用户为例,当地的运营商假设是法电吧。
当你到了目的地,进入法电的地盘。你的卡就会向法电发出一个请求,说我要入境了,进你的网了。法电一看,这是中移动的用户。就会向中移动发个信息确认你的身份。中移动一查,你开通了国际漫游,且没有欠费,信用良好,就会告诉法电,这是一个良民。
有了这个良民证,你就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了。但如果要上网,还得麻烦一个步骤。
法电会把你的上网请求发回给中移动,并且由中移动来给你分配IP地址,你的上网数据由中移动处理后通过国际互联网骨干网发出去,然后你就可以上网了。
所以,国外卡漫游到国内还是使用的国外IP地址,同理,你在国外使用国内卡漫游上网还是走的国内的数据通道。
再换句话说,一个歪果仁的手机卡漫游来到了中国,他的所有上网体验就跟他在本国是一样的;一个中国人的国内手机卡漫游到了国外,你的上网体验就跟国内是一模一样的。
国内能上的,你漫游出去照样能上;国内不能上的,你漫游出去照样不能上,比如谷歌地图。
所以,如果你出国想用谷歌地图的话,最好买一张当地的电话卡。当然,租一个当地的WiFi也是可以的。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