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检查的公厕,都是市区人口密集区域,但除了如工人文化宫、刺桐公园、洛阳古桥南侧等就在路边的,其他都要离公厕很近了才能看到指示牌。
调研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思红在几场座谈会上都一再强调,公厕要建更要管,既要管好干净卫生,也要管好路牌标志,让人能顺利找到。
市人大代表张文会也认为,现在路边的很多公厕标志不到位,除了路口处没有,指示牌太小也很普遍,有的还挂在树上或广告牌边上,关键时刻看不清。
在新门街南区9号楼下的公厕,地板倒是挺干净的,抬头一看,天花板上就有蜘蛛网;在丰泽新村的社区公厕,目前由小区自行管理,保洁也是外包的,但贴在墙上的提示颜色却五花八门;在洛江的岩山公园,收拾得挺干净,就是一股新鲜的消毒味特别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城工委主任王卫红直言,现场突击应检的痕迹还是能看得出来,有些还很明显,这也给日常监管敲了警钟:每个公厕的管理人员都要培训到位,因厕施策,明确奖惩机制,才能让干净整洁的公厕常态化。
按照要求,公厕都要全天候免费开放,但实际上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鲤城、丰泽、洛江在汇报时都提到,公厕跟垃圾场一样存在避邻效应,选址难、建设难,周边住户、商户意见大,因此更多只能是对现有公厕进行改造提升。
蔡思红强调,城市公厕几乎涉及每一个城市公众,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得到。
她建议,结合市民和游客的习惯,在做好路口指示牌、公厕标志等基础上,互联网+公厕是很重要的便民措施:推动公厕进入网上的地图,尤其是各类地图APP,让人拿出手机一点,就能找到周边都有哪些公厕、距离多远、怎么过去,方便快捷。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刚毅也认为,现在都是一部手机四处游玩,有问题也第一时间上网查询,把公厕纳入地图标注APP,无疑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调研发现,规模较大、有专门管理房的公厕,一般都比较干净整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保洁人员就住在管理房;反之则脏臭差比较明显,而且没有24小时开放。
市人大代表曾玉云建议,在新建公厕或改造提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适合保洁员居住的管理房,他们收入较低,这能解决住处难题,省了房租;同时,有利于提高保洁员的责任心,还能避免人不在把公厕锁了的尴尬。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刚毅建议,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让能对外开放内部厕所的沿街机关、企业、超市等单位全部对外开放,既能解市民的燃眉之急,又能提升自身的文明形象。